健康知识|怎么治拉肚子,什么可以治疗拉肚子( 四 )


轮状病容是6岁以下幼童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 以6个月~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 轮状病毒性腹泻首发症状为呕吐、咳嗽 , 腹泻每日3-10次 , 大便为稀便、水样或蛋花样 。 有酸臭味 , 无粘液及脓血 , 大便镜检、大便培养均阴性 , 血象不高 , 病毒检测可分离出轮状病毒 。 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 , 可不用抗菌药物 。
抓“肚筋”医治拉肚子
因受凉而引起的拉肚 , 可用抓“肚筋“的方法来治疗 。 让患者俯卧于床上 , 可在患者两肩胛骨内侧分别抓住一根较粗的筋“即肚筋” 。 抓住此筋提起来 , 再猛地松开 , 这样左右如是几次 , 便有奇效 。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 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 , 粪便稀薄 , 含水量增加 , 有时脂肪增多 , 带有不消化物 , 或含有脓血 。 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 , 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 , 或每天2~3次 , 且粪便成形 , 不应称为腹泻 。 值得注意的是 , 老年人和手术后的病人常常会发生直肠性便秘 , 此时由于粪便嵌塞于直肠腔内 , 刺激直肠粘膜 , 可有排便次数增加 , 且伴有里急后重感 , 有时还会有粘液排出 , 也不应列为腹泻 , 其实际上是严重的便秘 , 这种便秘需灌肠或用手挖帮助排便 , 医学上称之为假性腹泻 。

腹泻怎样分类??
腹泻是一种症状 , 其发病机理相当复杂 , 引起腹泻的疾病也很多 , 因此 , 腹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病程长短 , 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 。
急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 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 , 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 , 病程在两个月以内者;临床上 , 如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 , 可称为慢性腹泻 。 当然 , 这种区分是人为的 , 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固然可称为慢性腹泻 , 但病史短于两个月者亦未必全为急性 , 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泻的初期 , 或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的初次发作 , 在实际诊断时 , 必须与急性腹泻互相参照 。
(2)根据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分为:
a 渗出性腹泻
b 分泌性腹泻
c 渗透性腹泻
d 吸收不良性腹泻
e 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
(3)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a 胃原性腹泻
b 肠原性腹泻
c 胰原性慢性腹泻
d 内分泌失常性腹泻
e 功能性腹泻
其中 , 肠原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a 病原感染性腹泻
b 炎症非感染性腹泻
c 肿瘤性腹泻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性腹泻
e 食物( 中毒、过敏)性腹泻
f 药物作用或化学品中毒性腹泻
g 功能性腹泻

腹泻的发病基础是什么??
腹泻主要是病毒、细菌、食物毒素或化学性毒物、药物作用、肠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 。
我们知道 , 人体摄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质 , 经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 , 有用的部分被吸收 , 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 。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饮食和从各种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 , 总量约9L , 并含有大量电解质 , 一般24小时内 , 空肠吸收水分3~5L , 回肠2~4L , 进入结肠者只剩约1~2L , 且大部分被结肠吸收 , 最终随粪便排出的水分不过100~150ml , 还有少量的电解质 。 由于肠道吸收水分的潜力强大 , 所以正常人粪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稳定的 , 不会因饮水的多少受影响 。 在小肠上段肠腔内 , 由于食糜质和量的差异和电解质含量的多少 , 其渗透压可呈高张或低张状态 , 水分不断由血浆渗入肠腔 , 或从肠腔吸收入血浆 , 使血浆与肠腔之间的渗透保持着动态平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