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涪陵榨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榨菜渊源:在涪陵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疙瘩菜”或”青菜头” 。因为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 。有的象圆球,有的象羊角,有的更象是小胖儿童的脸,平滑光亮特别可爱 。在1936年,我国著名的园艺家毛宗良及1942年农学家曾勉和李曙轩教授,按国际惯例给”青菜头”作过拉丁文命名 。
【涪陵榨菜】毛的命名是: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satsai Mao,其意为”芸苔属种菜变种–青菜头” 。曾、李的命名为: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nmida Tsen et lee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分析,在系统地对芥菜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正式确定”青菜头”的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Var tnmida Tsen et lee),拉丁文命名的沿用早年曾、李教授的命名形式(缩写) 。茎瘤芥在植物分类上的定位为:”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变种的变种 。它最初由野生芥菜经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化而来 。目前,尚无任何科学依据证实这种植物始于何时何地 。是否为涪陵所独有,这给涪陵大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