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谷歌的强势出击:无人驾驶汽车驾到

2008年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车只能在封闭的车道内以40公里的时速行使并成功避过两个障碍物,不过四年之后,无人驾驶车已经可以在真实的路况环境下以100公里以上的时速安全行驶了 。无人驾驶车如此迅速的发展势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省时和节能的优势并非遥不可及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无人驾驶车何时才能引起政府、风险投资者以及制造商的深度关注?无人驾驶车何时能进入市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非常快,比你想的要快的多 。本文将会给大家解释缘由 。
【巨头谷歌的强势出击:无人驾驶汽车驾到】当评估一项技术采用的可行性时,要时刻记住未来学家保罗•萨夫(Paul Saffo)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不要把注重细节和短视等同起来”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某一项技术纸面上有多么强大,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性依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成本、易用性、消费者接受度、商业模式、既得利益、相关规则条例等 。
杀手级应用和“颠覆定律”
在《释放的杀手级的应用》(Unleashing the Killer App)一书中,作者拉里•唐斯(Larry Downes)定义了技术中的“颠覆定律” 。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是渐进发展的,而技术呈现的是指数性的变化 。只有当现行的环境之间存在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可能会因为技术革新变得足够大时,社会才可能进步并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
这些颠覆性的变化为“杀手级的应用”的诞生提供了机会 。某一些新的事物或者服务会脱颖而出 。例如首款电子制表软件VisiCalc算得上是个人PC的杀手级的应用,业界首款网页浏览器Mosaic算是早期互联网的杀手级的应用,而iPad则算是平板电脑的杀手级的应用 。
下面我们用“颠覆定律”推断一下无人驾驶车技术采用的可行性,来看看无人驾驶汽车能否成为“杀手级的应用” 。
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进性
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进性不言而喻 。目前的无人驾驶车要比很多驾车高手还要开的好 。谷歌两年前就公布过一段有趣的视频显示:一名几乎全盲的盲人也能驾驶一辆谷歌无人驾驶车 。
目前的谷歌无人驾驶车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提升和改进,这些技术的不发展将会最终促使一辆辆谷歌无人驾驶车真正的飞驰在马路 。因为,人类的认知基本上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谷歌汽车也将通过互联网机器学习不断改善 。
遍布在大大小小的街区和道路上的谷歌无人驾驶车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最详尽的、最及时的路况信息、天气预报以及行程等信息 。每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都会共享这些实时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运行状态,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以及减少途中不必要的麻烦 。
反对的声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可能会被一些人质疑:
它的造价太高 。谷歌无人驾驶车的造价在30万美元以上,正如BusinessInsider撰文描述的那样,这比法拉利都贵 。如此高的价格定位注定谷歌无人驾驶车难以在市场上形成规模 。
客户不会为它买单 。大部分顾客肯定不会放弃他们的架势权利,或去百分之百的相信一辆无人驾驶车,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一个机器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在一篇关于谷歌无人驾驶车的文章中,有读者这样评论:
“对于大部分美国车主而言,汽车就是他们‘梦想机器’,是个人自由和身份地位的体现 。每一个美国人都梦拥有一辆汽车,而且没有哪个健康的美国人会梦想被一辆“机器人汽车”来控制,不管这样的“机器人汽车”多么有说服力 。”
出了问题谁担责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里,汽车制造商绝对愿为所有的交通事故承担责任 。事实上,当一辆汽车发生故障造成交通事故并致残或致命时,汽车制造商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
它有违当前的商业模式 。谷歌无人驾驶车一旦成型的话,它将会给很多产业带来负面的连锁效应,比如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以及出租车协会等等,他们都会想方设法阻挠和推迟无人驾驶车进入市场 。有评论认为:
“把无人驾驶技术卖个顾客的不是谷歌,而是汽车制造商 。然而,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会去卖这种无人驾驶车的,因为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大大减少汽车的事故率 。汽车共享也会大范围普及,这样就减少了新车的出售 。”
短期来看,汽车制造商在考虑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高端车型时也会相当谨慎 。
假如无人驾驶车真的投入量产,过渡期仍需长达数十年之久 。因为一般情况下,汽车就会换代时间为10-15年,所以说即便无人驾驶车今天就能投入生产的,或许很多年后我们才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无人驾驶车的身影,到那时我们才能切身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 。如果无人驾驶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型的话,或许它永远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消费品,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难以看到这样的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