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含义:天地为万物造化,为天地立心就是说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 。儒家学说关注生存的状态,不谈怪力乱神,而命有理命和气命两个层面,现在来讲就是物质和精神,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
原句来自北宋思想家张载 。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
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文章插图
张载雕像
  • 为天地立心
  • “天地之心”最早见于周易《复》卦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 。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 。张载用“太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的 。
    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 。《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 。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 。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 。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
    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人把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而为一 。《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念,将仁爱的对象推及万物,提升了儒家“仁”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境界 。所谓的“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社会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正如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我们得一“仁”字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文章插图
    横渠书院正蒙殿
  • 为生民立命
  • “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一个人不管寿命长短,都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尽心知性知天,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控自己的命运 。
    张载所谓“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 。“安身”,即生活有着落,“立命”,即灵魂有安顿,精神有依归 。张载特别强调对孤寡羸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要使他们生活得到应有的照顾 。《西铭》云:“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精神有依归”就是要设法提升老百姓的心灵层次,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修道”不仅仅是自我的修炼,而是在修身的基础上,修己安百姓,正人正己,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化天下,使天下归仁,即通过各种教育、教化的途径,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 。“为生民立命”,就是要为民众确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建设精神家园 。我们得一“教”字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文章插图
    张载手植柏树
  • 为往圣继绝学
  • 往圣,是历史上的圣人,“绝学”就是中断了的儒学传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主导思想,张载认为:北宋时期,由周公、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已经衰落,在这种情况下,要继承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 。张载正是怀着这样的学术使命意识,俯而读,仰而思,博采众长,创立“关学”,成为了与“濂”“闽”“洛”并列的理学学派,影响了关中学术从北宋到明的800多年,对塑造关中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阐释 。可以说,通过这些努力,张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实现了自己“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为儒学在宋明的复兴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此,司马光称赞他:“中年更折节,六籍事钻研 。羲农及周孔,上下皆贯穿 。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 。师道久废阙,模范几无传 。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 。……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
    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精心的研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著有《横渠易说》《正蒙》《东铭》《西铭》《经学理窟》等著作,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在张载看来,人心否塞,人欲横流之时,必须研究义理,乃可以自拔于流俗,不至于戕贼其天性,作为学者,应该研究义理之学,切勿空谈心性 。我们得一“理”字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文章插图
    张载生平陈列馆
  • 为万世开太平
  • “太平”“大同”是周公、孔子以来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开”是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实现《西铭》描述的“民胞物与”“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 。要把这样美好的蓝图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学风,为国泰民安和社会的安宁和谐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
    张载为学不尚空谈,“语学而及政,论政而及礼乐兵刑之学” 。张载年轻时候就向邠人焦寅学习兵法,并曾想组织兵力对西夏作战,收复失地,21岁的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 。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载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 。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 。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终成一家之言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_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 张载为政期间,“躬行礼教”“敦本善俗”,取得了不凡的政绩 。晚年回到横渠书院著书立说,仍然不忘体察民情,在关中多地实施“井田制”,恢复周礼的实验 。在张载的心目中,只有“崇礼贵德”“躬行礼教”,实行“仁政,德治”,才能开创万世太平的基业 。我们得一“治”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