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植物的毒素(二)“毒到之处”
不同植物的有毒成分存在的部位是不同的 。 还是以长白山的野生植物为例 , 如东北天南星、苦参、藜芦、北乌头、侧金盏花、白鲜等植物是根及根茎类有毒的植物:漆树、东北雷公藤、朝鲜槐等植物是木类与皮类有毒的植物:艾蒿、牛皮杜鹃、胡桃楸、东北红豆杉等植物的有毒成分主要存在于叶片:果实及种子类有毒的植物主要有葛枣猕猴桃、北极果、益母草、龙葵等;全草类有毒植物主要包括木贼、泽泻、长柱金丝桃、铃兰、透骨草、天仙子、毒芹等等:有毒的菌类主要有毒红菇、臭黄菇、毛头乳菇、毒侧耳、豹斑毒伞、黑汁鬼伞、花褶伞、蛇头菌等等 。
植物的有毒物质作用的部位可能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及黏膜或其他器官等 。 部分有毒物质可能要直接食用后 , 才能出现病症 , 而有的有毒物质可能只需空气传播或者皮肤接触就已导致中毒 。 人在误食有毒植物后会产生一些生理异常的中毒现象 , 如痉挛、麻痹、昏迷、呼吸困难、哮喘、休克、呕吐、腹痛、皮肤红肿发炎、器官出血坏死 , 甚至死亡 。 所以人们对这些“毒物”总是敬而远之 。
素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人参是珍贵的中药材 , 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 野生的人参主要产于长白山地 , 每年7月下旬到9月之间 , 是野生人参的采挖时间 , 这时的人参果实已经成熟 , 呈鲜红色 , 颜色鲜亮 , 很容易被人发现 。 同期 , 另一种植物的果实也成熟了 , 这就是苦参 。 许多对人参并不了解的人认为人参与苦参是同一科的植物 , 其实不然 ,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 , 而苦参却是一种豆科植物 , 古书记载:苦以味名 , 参以功名 , 故名苦参 。 苦参高2米左右 , 最高能达3米 , 羽状复叶 , 较长 , 而人参却只有0.4~O.6米 , 掌状复叶 , 较小 。 苦参与人参最大的区别就是苦参根部的毒性 。 苦参的主根为圆柱形 , 外皮呈黄色 , 最长的可达1米左右 , 而人参的主根肉质 , 呈圆柱形或纺锤形 , 有须根 , 细长 。 苦参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 人中毒后有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等症状 , 严重中毒者会产生惊厥 , 最后因呼吸受抑制而死亡 。
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有经济林木 , 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 , 高度可达20米左右 。 十分有趣的是 , 漆树有乳汁 , 通常我们称之为“漆液” , 这个“漆液”可不能小看 , 漆树就是凭着漆液天然树脂涂料的特性 , 而荣得“涂料之王”的美誉 。 每年的4~8月都是割漆的好季节 , 割开树皮漆液就会流出 。 《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 , 可见在我国古代漆丝就已用做贡品了 。 但同时 , 这种漆液也是一种毒液 , 对这种漆液过敏的人 , 一旦接触到了漆液 , 即会引起红肿、痒痛 , 如果不慎误食 , 则会引起强烈的刺激 , 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等症状 , 严重者甚至发生中毒性肾病 。
提起艾蒿 , 人们总会想到每逢端午节 , 清晨采摘艾蒿以避邪的习俗 。 艾蒿是我们常见的菊科植物 , 多年生草本 。 人们常用干枯后的艾蒿泡水 , 熏蒸 , 这样可以消毒止痒;也有许多人用其煮粥、泡茶 。 古人也常用于避邪、驱蚊 。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 , 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 亦常用于针灸 , 因而我们称之为“医草” 。 那为什么又要说艾蒿是有毒性的 , 它的毒性又在哪里呢?原来都是香味惹的祸 , 艾蒿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 , 又能够驱蚊 , 都是源自它独特的气味 。 艾蒿叶中含有一种挥发性油 , 这就是香味的奥妙 , 但这种挥发油若使用过多 , 则会产生副作用 , 所以艾蒿是不能被长期使用的 。 长期接触艾蒿的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 , 可以使皮肤局部发热、潮红 , 若皮肤吸收后 , 则会使肢体末梢神经麻痹;过量食用艾蒿的挥发油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 , 产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等并发反应 , 严重者可能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甚至瘫痪 。 艾蒿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 , 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 。
推荐阅读
- 【植物】植物呼救
- 【植物】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灌木】园林灌木,绿篱和藤木类植物的整形修剪
- 【植物】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
- 【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高产】棚室苦瓜无公害高产栽培
- 【盆景】水旱盆景概述
- 【生长】一种新型的温控植物生长盆景台
- 【插花】中国馆造型插花
- 【插花】涅磐——插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