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荸荠的栽种知识:荸荠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生长】荸荠的栽种知识:荸荠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生长】荸荠的栽种知识:荸荠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文章插图

荸荠的生态习性
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 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 。 具匐匍茎, 先端膨大为球茎 。 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 。 荸荠喜温湿怕冻, 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 底土坚实的壤土中 。 在栽培上, 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层, 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 又不致球茎深钻 ,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 也有利于掘收 。 耕层过粘, 不利于球茎的膨大, 腐殖质过多, 球茎的含糖量降低, 甜味差 。 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 在营养需求上, 要求氮肥较少, 磷肥较多 。
在整个生长期中, 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 其全生育过程如下:
气温达10~15℃时, 80%以上球茎可萌芽, 同时抽生发芽茎, 并向上抽生叶状茎, 当幼苗有5~6根叶状茎时, 便向下萌生新根 。
7月底~8月初移植的荠苗, 3~5天返青后, 发芽茎顶端的保质茎, 向上抽生叶状茎, 经不断分蘖, 形成母株丛 。 与此同时其侧芽向四周发生若干根匍匐茎, 伸先3~4节10~15㎝后, 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 继而向上萌生叶状茎, 连续分蘖, 又形成新的分株 。 如此反复地分株和分蘖, 株丛随之逐渐扩大, 叶状茎数直线上升, 一株地上茎数可扩大到300~400根 。 气温在25~30℃时, 分蘖分株发生最快 。 进入9月份后, 气温逐渐下降, 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则逐渐增多, 匍匐茎的生长由水平方向转而朝土下斜向生长, 俗称“下带” 。 10月上旬以后, 不再产生叶状茎, 此时所有的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 球茎开始形成 。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球茎的数量和大小, 而后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数及地上茎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 正如前述, 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 一个分株约10~15天发一档分株 。 在我地一般可发生分株2~3档, 多的可达5~6档, 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 。 9月下旬以后, 气温下降明显, 不再发生分蘖 。 因此, 争取在适宜气温下, 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数, 保证地上叶状茎的数量和质量, 荸荠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 最晚的移植也不能迟于立秋 。
当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蘖, 地上茎的同化物质便大量向地下贮藏器官即球茎运送, 这时叶状茎顶端抽生穗状花序, 进入始花期 。 与此同时, 地下部也相应抽生结荠茎, 地上开花盛期, 也是地下结荠期 。 寒露(10月上旬)时球茎已成形, 小雪(11月下旬)后, 地上茎逐渐由上向下枯黄, 球茎此时充分成熟 。 球茎皮色也由白色转变成黄棕色至红褐色 。 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 球茎内糖分含量最高 。
荠苗定植后, 要求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蘖, 宜灌浅水稳苗 。 随着分蘖分株增多, 蒸腾量加大, 应逐渐加深水层, 促进地上茎群体形成 。 封行后灌深不, 控制分蘖分株形成, 提早结荠, 球茎增多、增大, 但应控制氮肥用量, 防止徒长 。 荸荠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 如不徒长不应搁田断水, 特别是球茎膨大期, 更不宜缺水 。 荸荠株丛多而大, 结球荠期所需各种养分及同化物质也多, 因此基肥要足 。 在分蘖分株时段要求充足 氮肥, 更不可缺肥, 以保证荸荠够苗株足 。 进入结球期后, 则不宜再施氮, 否则徒长, 引起倒伏, 影响结球, 并加重病害的发生 。 钾素对改善球茎的品质, 促进氨基酸、蛋白质析合成和糖分、淀粉的运转积累有重要的作用, 除作基肥外, 还要在荸荠生长期追肥钾素, 此外, 充足的钾肥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 磷肥对荸荠也有类似的效应 。 价值古称凫茈(fúcí), 又称乌芋 。 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莆箕 。 主要种植地区是中国南方的平乐县和荔浦、钟山、平南等县, 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水田中 。 地下茎为扁圆形, 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 。 肉白色, 可食 。 荸荠“味甘、微寒, 滑、无毒” 。 其功能“消渴痹热, 温中益气, 下丹石, 消风毒, 除胸中实热气, 可作粉食 。 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 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 所以不宜生吃, 一定要洗净煮透后方可食用, 而且煮熟的荸荠更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