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三 )


反过来,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 。 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 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 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 但对于有些内容, 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 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 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 如“民本”思想 。 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 舟也;庶人者, 水也 。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 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 。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 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 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必须否定和抛弃 。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 “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 “别尊卑, 明贵贱” 的封建等级观等 。
总之,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根据其具体内容, 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 。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 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 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 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去传承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 否则,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失去根基!根基不稳, 大厦何以坚固并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一 。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 。

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有两传统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影响
3、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 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 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

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 “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 “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 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 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 “见利思义”, 主张“义然后利”, 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 2.推崇“仁爱”原则, 追求人际和谐 。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崇尚“仁爱”原则, 主张“仁者爱人”, 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 从爱亲人做起, 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 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 即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忠道), 能将心比心(恕道) 。 立足于自己, 承认人的差异, 主张“合而不同”, “和为贵”, 讲求和睦相处, 强调社会和谐, “亲仁善邻, 国之宝也” 。 3.讲求谦敬礼让, 强调克骄防矜 。 谦即自谦, 虚以处己;敬即敬人, 礼以待人 。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 “恭敬之心, 礼也”, “凡人炎所以为人者, 礼义也” 。 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 4.倡导言行一致, 强调恪守诚信 。 “诚”即真实无妄,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 诚于自己的本性, 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 亦即诚实守信, 就是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尊重科学, 坚持真理, 坚守信诺 。 5.追求精神境界, 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 ”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 。 所谓“成德至善”, 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 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 。 ——“存之又存, 相乃不舍”, 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 6.重视道德践履, 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 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 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 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