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知识
春节习俗知识有哪些 春节, 是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年” 。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
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 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 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春节在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 不断形成并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时间生命意识、文化追求认同感, 甚至是一种准宗教意识 。 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 中国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的展示和表现;春节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活动以示庆祝 。
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这些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体现了这一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 。
扩展资料:
春节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叫法, 直到清代, 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 。 “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
春联是春节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春联更是体现了我国悠久、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 并且它已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继承和发扬广大 。 春节将至, 按照我国过年的传统习俗, 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 以示辞旧迎新, 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 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汉族欢度春节的同时, 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辞旧迎新, 欢度新春佳节 。 因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 所以就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 。
春节期间各族人民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体现了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貌 。 与汉族一起欢度春节的有满、蒙古、壮、朝鲜、土家、黎、僳傈、畲、赫哲、白、达斡尔、拉祜、布衣、哈尼、傣、高山、撒尼等少数民族 。
参考资料来源:
春节小常识有哪些 春节文化知识:
春节的传说
古时候, 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 每到腊月三十, 便窜村挨户, 觅食人肉, 残害生灵 。 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 “年”到了一个村庄, 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吓得望风而逃 。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 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 它不知其为何物, 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 后来它又到了一个村庄, 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 只见里面灯火辉煌, 刺得它头昏眼花, 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 怕红, 怕光的弱点, 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
春节的习俗
贴 春 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每逢春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在明代开始盛行, 到了清代,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依其使用场所,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 为正方菱形, 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
推荐阅读
- 电磁波有哪些,电磁波的分类有哪些
- 柳的诗句有哪些,著名的怀古诗
- 破碎机有哪些种类
- 应付票据包括哪些,应付票据是属于流动负债吗
- 名牌香水有哪些牌子,哪个牌子的香水最好用
- 34的因数有哪些,的因数有哪些?
- 钙剂有哪些,修正贝朗宁乳钙事件
- 表达技巧有哪些,表达技巧包括哪几个方面
- 清洁能源有哪些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有哪些
- 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情侣必做50件浪漫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