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多久能恢复,脑供血不足多长时间能恢复


脑梗多久能恢复正常?1、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 , 应去医院检查一下 , 看是否盆血 。 健康状态下 , 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 已经有所下降 , 红细胞本身的老化 , 使其对铁的利用率大不如前 。 因此 , 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 , 很容易患贫血 。 此外 , 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 2、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 , 血流缓慢 , 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 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 。 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 , 最主要的是平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 , 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 , 而又不爱运动 。 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3、脑动脉硬化病 患者自觉头晕 , 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 。 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 , 脑内血流下降 , 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 , 引起头晕 。 4、颈椎病 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 , 有沉重感 。 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 , 造成脑供血不足 , 是该病头晕的主要原因 。 5、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昏之外 , 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 6、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 , 症状尚轻 , 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 , 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 。 此时发生头晕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 管腔变细变窄 , 使心脏缺血缺氧 。 而心脏供血不足 , 可以造成供血不足 , 引起头晕 。 中医认为 , 老人头晕大体有以下诸种原因:肝肾不足 , 精血亏虚 , 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 , 肝阳上亢;膏梁厚味 , 化湿生痰 , 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 , 气血生化不足 。 根据具体病情 , 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法治疗 。 对于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 。 老人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 , 以及血常规、血脂、血粘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X线等检查 , 防患于未然 , 是极必要的 。 此外 , 建议老年朋友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 1、戒烟酒 , 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 。 尤其动物肝、肾、肠等肉食和蛋清、鱼子要少吃 。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 。 向冠心病患者特别推荐草莓汁 , 有调查表明此种果汁有益于预防冠心病 。 3、经常练太极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且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作舒缓的体育运动 , 有活血舒筋的作用 。 可祛病强身 。
头晕能恢复吗 小脑梗塞的头晕症状一般多久后能消失脑梗塞的患者多久能恢复 , 首先要看梗死的范围以及梗死的部位、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 轻微的脑梗 , 当肢体肌力损伤的程度4级 , 经过系统的神经内科治疗 , 一般患者在1-2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 。 如果肢体的肌力达到3级 , 一般在系统的内科治疗3-6个月可以恢复正常 , 个别的患者可遗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 如肢体活动轻微的障碍 , 遗留有走路的跛行 。 另外 , 如果肢体肌力0-1级 , 患者瘫痪程度较重 , 患者几乎不能够恢复 , 可能后期需要坐轮椅或者长期的卧床 。 因此 , 脑梗多久能恢复主要是看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 。
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 , 一般多久可以康复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 。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 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 , 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 而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下几点: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 。 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 , 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 , 流口涎 , 说话困难 , 吐字不清 , 失语或语不达意 , 吞咽困难 , 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 持物跌落 , 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 , 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 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 , 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 , 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 , 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 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 , 整天昏昏沉沉地睡 , 不是过度疲劳所致 , 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 。 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 , 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 , 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 , 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或智力衰退 , 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 , 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 药物: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18克 。 此方意在健脾化痰 , 补肾填精 , 养脑通络 , 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 。 药水煎服 , 一日一剂 , 连服一周可矣 我国有3500万脑血管病患者 。 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 , 脑血管病一直位居前三位之内 , 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 。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 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6% , 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500万 , 每年新增260万 。 对于许多脑血管病患者来说 , 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 脑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 , 使脑动脉管腔狭窄 , 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 ,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 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 症状多见头晕、头痛、健忘、失眠、嗜睡、打哈欠、视物模糊等 。 治疗方法可分为直接改善脑心供血和能量代谢的对症治疗 , 以及阻止动脉硬化进程和消除狭窄闭塞血管的病因治疗 。 血管畅通 , 大脑有活力 饮食运动 , 都要跟上 合理服用药物对于保护脑血管非常重要 ,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脑血管也是不可或缺的 。 除了脑动脉硬化外 , 因颈椎病导致的供血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 因此 , 患者不能因为得了病就彻底和运动绝缘 。 其实 , 合理的运动 , 包括中医中的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等 , 都有改善颈椎病的功效 , 并且动作轻缓 , 非常安全 。 从饮食上来说 , 脑血管供血不足者的饮食尽量要清淡 。 若饮食习惯不能立即改变 , 那么至少晚餐吃得清淡些 , 晚饭不要过饱、过迟 , 这样晚上睡觉时血液黏稠度才不至于过高 。 其次 , 假如有饮酒的爱好 , 最好节制一些 。 再次 , 少吃糖分高、或者油糖成分都高的食物 。 少吃荤菜 , 饱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动物的内脏都要控制 。 最后 , 尽量多吃蔬菜、粗粮 , 炒菜时少放油 。 多吃海带、黑木耳、芹菜等一些有“血管清道夫”功效的素菜 。 编辑本段危害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 其主要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 ,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脑血流为每分钟100克脑组织40-60毫升 , 同时大脑对血液供应不足非常敏感 , 当血液供应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 , 降到正常值的51%-65%时即可出现昏迷 。 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丧失知觉 , 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 。 因此 , 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 。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中老年朋友经常头晕、头痛 , 记忆力减退 , 失眠、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 , 可是到医院进行仪器检查(如CT、MRI)和神经体征检查却都没有发现异常 。 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 , 引起上述症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长期的、慢性的脑供血不足 , 医学家把这种疾病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 因此 , 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当中 ,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现象很常见 , 同时医学家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进一步研究表明: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不加以重视的话 , 其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转归 在临床上 , 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 , 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各种自觉症状 , 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 , 逐渐会表现出精神症状 , 只有当脑血流下降到相当明显时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和体征 。 同时随着血流的逐渐下降 , 大脑的器质性改变逐渐变得更为明显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转归及其与其它脑缺血发作类型之间的关系 。 慢性脑供血不全如果控制不好 , 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一过性相对完全的脑机能障碍 , 即发展成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 严重时发展成为临床上的缺血性卒中 , 即脑梗塞 。 编辑本段颈椎引起脑供血不足病理分型 1 , 颈型:枕颈部痛 , 颈活动受限 , 颈肌僵硬 , 有相应压痛点 。 X线显示:颈椎在病变节段改变; 2 , 神经根型:颈椎伴上肢放射痛 , 颈后伸时加重 ,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 , 腱反射减弱 , 肌萎缩 , 活动受限 。 X线显示:椎体增生 , 钩椎关节增生明显 , 椎间隙变窄 , 椎间孔变小; 3 ,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 , 行走不稳 , 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 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 , 肌张力增高 , 反射亢进 , 椎体束征阳性 ,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 , 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 CT , MRI检查示:椎管变窄 , 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 4 , 椎动脉型:头痛眩晕 , 耳鸣 , 耳聋 , 视物不清 , 有体位性猝倒 , 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 CT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 , 一侧相对狭窄 , 横突间距变小 , 钩椎关节增生; 5 , 交感神经型:眼脸无力 , 视力模糊 , 头痛 , 头晕 , 枕颈痛 , CT显示色椎增生 , 椎间孔变狭窄 , 颈椎有不同程度错位 , 椎动脉有受压现象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供血不足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 , 噻氯匹啶(ticlopidine) , 氯吡格雷(clopidogrel)等 , 其中阿司匹林用于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较多 。 通常选择在疑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所致的TIA患者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 研究表明数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 ,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 , 两药合用有显著地相加抑制聚集的效果 。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把19436例发病48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一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 , 另一组则不给阿司匹林 , 2周后结果为:给予阿司匹林组比末给予阿司匹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者显著减少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半年后 , 阿司匹林组较未给予阿司匹林组恢复好 , 显示阿司匹林可改善预后 。 国内也对21106例急性脑梗死进行了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研究 , 显示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卒中的再发率 , 且不增加出血性卒中 。 多个研究结果推荐:非出血性梗塞且未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 其推荐剂量为:100一325mg/d 。 腺苷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啶主要抑制二磷酸腺昔(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在增高PC12水平的同时可降低TXA2的水平 , 比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 。 因此 , 这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应用已受到广泛重视 。 氯毗格雷与噻氯匹啶化学结构类似 , 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研究结果显示 , 氯毗格雷在降低缺血性卒中血管病变方面 , 略优于阿司匹林 , 使发生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相对危险度降低8.7% , 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更少 , 可用于对阿司匹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 与阿司匹林不同 , 奥扎格雷只阻碍TXA2的合成 , 而有利于PC12在内皮中的合成 。 日本曾对59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分别使用奥扎格雷和尿激酶 , 结果表明奥扎格雷较尿激酶更安全有效 。 目前正在开发更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 其中最具希望的是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药 。 临床应用的有3类:单克隆抗体、肤类和小分子物质 。 欧美对74例24h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的Ⅱ期临床试验 。 结果显示3个月后遗留轻度后遗症或完全恢复的病例给药组占35% , 安慰剂组为20% ,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者给药组为50%、安慰剂组为40% , 疗效有显著差异且未见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 , 作为一种安全、治疗时间窗宽的药物是比较理想的 , 目前已开始Ⅲ期临床试验 。 有研究表明阿昔单抗与溶栓药或抗凝药联用可增强抗血栓疗效 。 [1]编辑本段脑供血不足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最好睡前喝一杯水 , 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三、适当锻炼 , 如快走等; 另外 , 还应该单独拿出来说的是 , 一定要吃早餐 , 饮食清淡 , 少吃糖、盐和猪油 , 可适当多吃黑芝麻、蘑菇、黑米、海带、鱼等食物 。 饮食中还要多多注意具有食疗的食物:多吃大蒜 , 可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每天吃一次葛根粉羹或葛根粉粥 , 具体做法是葛根磨粉晒干 , 每日晨起取干粉50克 , 煮成羹食用 , 或煮成粥食用 。 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 如蔬菜、大豆 。 另外多吃一些香蕉 , 因为它富含钾 , 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