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得失无常,皆应心观,心定则意泰
有人问我:
我是不是应该远离尘世 , 出家去修行?
我听到这个问题还是有些震惊的 , 我告诉他: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 , 我回答不了 , 而且要依据你的具体情况来看 。
我本想问他 , 你为什么想要出家修行?但是我没有这样问 , 告诉了他一句话:
自己当下的场景 , 也可以很好的修行 , 修行重要的不在于地点 , 而是你多大程度的修心 。
可能很多人觉得 , 生活太苦 , 身边的人和事物都不好 , 我根本就无法修行 。 所以 , 我要去深山中修行 , 远离尘世的喧嚣 。
其实 , 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在逃避 , 逃避的人无论去哪里 , 他的心是放不下的 , 心放不下 , 无论身处何地又有什么意义?
当下就是最好的修行 。
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分别心太重 。
我要追求好的人和事 , 我要逃避不好的人和事 。
所以 , 一遇到不好的事情 , 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 认为这些都是别人和外界环境的错 。
比如情绪 , 很多人只追求令自己高兴、安宁的内心情绪 , 排斥悲伤、忧愁、痛苦、悲哀的内心情绪 。
这样是有问题的 。
余知得失无常 , 皆应心观 , 心定则意泰 。
这里有一个客观事实 , 在这个世界上 ,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
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到其中一面 , 而忽视另一面 。
比如 , 得到了就高兴 , 失去了就痛苦;得到夸奖就高兴 , 被批评就生气 。
如果你是这样线性的思维 , 无论你去哪里都无法寻得内心的清静 , 更何谈修行呢?
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 , 接受当下 , 享受当下 。
如果你的一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前写好的 , 那么你按照剧本去“体验”生活 , 这有什么意义?
人生最大的意义是不确定性 。
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 , 这种体验人生所得来的感悟 , 不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吗?
太多的人容易受别人或者群体的意识影响 , 惯性地去做一些事情 , 以大众的价值观作为真理 。
大家都去买房 , 你也去买 , 没买到就怨天尤人;大家都去买股票 , 你也去买 , 没买对就捶足顿胸 。
这样的人真的活过吗?
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 不懂按照实际自身情况一分二的看待问题 , 只是随波逐流 , 这与机器人又有多大的分别?
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力 , 而创造的源泉在于独立思考 , 而不是 , 大家认为是好的 , 我得到了就高兴 , 失去了就悲伤 。
佛说要破我执 。
【余知得失无常,皆应心观,心定则意泰】如果你都不知道哪些是我执 , 怎么破?
只会越来越偏激 。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 , 做的太少 。 总是在那一个劲地自我感动、自我悲悯 。
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思考人生 , 没有真正的去面对、感悟当下的生活 。
世俗太痛苦 , 我就要逃离 , 然后找一个自以为合理的理由 , 如 , 为了修行 。
常言道: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 , 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
修行 , 应该是立足当下的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 。
皇帝有皇帝的修行 , 百姓有百姓的修行 , 学生有学生的修行 , 老师有老师的修行 , 修行不是去从事特定行业 , 成为特定的身份 , 或者去特定的地点 。
人世浮沉 , 立足当下 , 就是最好的修行 。 在这个过程中 , 你要静下心来去内观自己 , 这样 , 你会发现自己的贪、执、妄 , 然后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破除自己的贪、执、妄 , 使自己的学业越来越精进 , 心性越来越纯正 。
推荐阅读
- 面对世事的无常,能够做到恬然自若,随遇而安
- 人生的旅途里,变幻无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 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唯宽心可解忧,唯寡淡可安宁
- 岁月是一种积累,生命中很多东西却在得失交替
-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生命无常,明天和意外
- 阴阳师白无常哪里多,阴阳师白无常在第几章
- 一年只有一个父亲节,因为不计较得失不权衡利弊
- 人生总是在得失中不断徘徊,你身边的人总有一天会离开你
-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
- 余生,请保持平常心,辩证看待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