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肱的学术内容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 。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郎提点洞霄宫 。
朱肱治伤冷从经络立论 。 着重六经方证的定位与定性题目的阐发,指出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 对伤冷脉法颇有研究,他并憾于“仲景证多而药少”,采取后代诸方补而备之,其对《伤寒论》的整理和阐释有重要的贡献 。
1.从经络辨病位
朱肱以为《伤寒论》所说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是足三阴、三阳经络为病,并因此六条经络的循行及生理特点来解释伤寒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传变及转回机理 。 首创伤寒传足不传手说 。 例如:“足太阳膀胱之经从目内眦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 。 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 。 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 。 或中冷邪,必发热而恶冷 。 缘头项腰脊 。 是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 。 身体疼 。 腰脊强 。 其脉尺寸俱浮者,故知太阳经受病也 。 ”余经类此 。 朱氏以经络论三阴三阳 。 实质是力图阐明伤寒病证的定位题目 。 他指出“治伤寒先须识经络 。 不识经络 。 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 。 往往病在太阳 。 证是厥阴,乃和少阳 。 冷邪未除 。 真气受毙” 。 朱氏在比较正确熟悉六经病机的基础上,根据《素问·热论》六经病证结合《伤寒论》条文所载 。 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候指征,并设问答六题 。 补充了六经的脉候 。 这些论述对后代立六经“提纲证”有很大的启发 。
2.脉证合参辨病性
朱氏在分经辨证以定病位的同时 。 又十分重视病证的定性题目 。 他认为表里虚实阴阳是伤寒辨证的大纲,尤以阴阳两纲最为重要,指出“治伤寒须识阴阳二证” 。 “治伤寒须辨表里,汗下差误” 。 在具体辨别病性时,朱肱主张必须脉证合参,他说“大抵问而知之以观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与脉不可偏废 。 ”并明确指出了各种脉证一般的阴阳表里性质,他还将常见的主要脉象,按阴阳表里进行分类,所谓“七表阳也” 。 即”浮芤滑实弦紧洪属于表”;“八里阴也” 。 即“迟缓微涩沉伏懦弱属里” 。 他的这种分类竞成为后代论脉分纲领的先驱 。
3.“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和类证分析
【朱肱的学术内容】朱肱以为:“天下之事 。 名定而实辨 。 言顺则事成 。 又况伤寒之名,种种不同……不得其名,妄加治疗 。 往往中暑乃作热病治之反用温药;湿温乃作风温治之,复加发汗,名实混淆 。 是非纷乱 。 性命之寄,危于风烛 。 ”因此 。 他具体地将伤寒与伤风、热病、中暑、温病、温疟、风温、温疫、中湿、湿温、痉病、温毒等病名区分开来 。 以为“名定而实辨”,这样才可“因名识病,因病识证” 。 而治无差误 。 他所论述的正病名的题目 。 实际上夸大了疾病的鉴别诊断 。
类证分析是他研究伤寒的又一特点,他对发热、头痛、喘、呕……等证候进行了回纳分析,说明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病机和治法 。 如头疼一证,太阳证头疼宜麻黄汤、桂枝汤等,少阳头疼小柴胡汤主之,阳明证头疼宜调胃承气汤,厥阴头疼吴茱萸汤主之 。 可见朱氏既重于辨病,尤精于辨证 。 他所说的“类而分之,参而伍之 。 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 。 然后用之万全矣”,正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关于胃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你了解多少?
- 清甘茶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这几点功效你肯定没想到
- 【不开花】买来的长寿蟹爪兰···千万别放这儿,小心掉苞不开花!
- 【花卉大全】超市的“食物”真的让人放心?这“4种”食物,为了家人别买!
- 惊蛰的传统风俗和美食,快来了解一下
- 三伏天能不能减肥?三伏天的减肥方法
- 末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末伏有什么养生技巧?
- 午夜饭菜谱炖菜,这几道菜能给你的午夜饭加分!
- 【区别】垂穗石松和石松的区别
- 【养殖方法】龙凤木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