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考上秀才的他为何弃儒从医|张山雷的学医之路

张山雷 , 名寿颐 , 清同治十年(1873)出生于马陆镇石冈 。 天资聪颖 , 自幼好学 。 19岁就考上了秀才 。 中秀才之后 , 张山雷更加勤奋读书 , 他搏览群书 , 诸子百家无不涉猎 , 准备参加乡试 , 希冀在仕途上取得一席地位 。
 
就在张山雷二十多岁时 , 他的母亲患上风痹的顽症 , 久治不愈 , 此事深深地刺激了年轻的张山雷 。 张山雷深感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 , 遂决定弃儒学医 。 经过对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家著述的朝夕钻研 , 并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霖以及吴门名医黄醴泉等学习 , 没几年 , 医术大进 , 求医者日多 。 为求深造 , 师从方泰黄墙名医朱阆仙 , 朱氏视张山雷为得意门生 , 以生平经验 , 一一传授指点 , 张山雷学识益臻精湛,三载后 , 在城中张马弄悬壶济世 。 张山雷为人谦虚低凋 , 他的诊所招贴仅书“张山雷知医”五个字 , 不写科目 。 由于他医术高明 , 对病人认真负责 , 不久就在嘉定名噪—时 , 看病就医者络绎不绝 。
 
· 开设诊所行医
清宣统二年(1910) , 张山雷移居沪上 , 并在上海开设诊所行医 , 以具精湛的医术享誉沪上 , 并加入上海神州医学会 。 1918年至1920年 , 张山雷襄助业师朱阆仙创办了全国最早的中医医学校—黄墙中医学校 。 张山雷感到祖国医学数来 , 名贤继起 , 著作如林 , 自清初以来 , 医学中更多通品 。 然其间有的说理未尽透彻 , 有含意未申之处 , 且医之与其他学说不同 , 辩证有伪 , 选药必悖 , 为功为罪 , 捷于桴鼓 。 因此在黄墙执教时 , 他就着手著书立说 , 务使学生门径既清 , 则临证制裁 , 自能良心 。 由于张山雷学养精深 , 执教有方 , 来自四方就学者达七八十名 , 黄墙中医学校声誉卓著 。 在此期间 , 张山雷还在上海神州中医学校执教 , 他所著的《中风斠诠》一书就已问世 , 并作为该校课本之一 。 他穿梭于上海市区、嘉定之间 , 倾其全心培育中医后人 。 1920年 , 由于他的业师朱阆仙逝世 , 黄墙中医学校停办 。 张山雷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之聘 , 来到三江之汇、山清水秀的兰溪 , 任该校教务主任 , 直至病逝 。
 
· 胸怀抱负
张山雷胸怀振兴祖国医药学的抱负 , 为了培育后继人才 , 在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15年中 , 更是孜孜不倦 , 著书立说 , 夜编日教 , 经常漏夜孤灯写作 , 有时直至黎明 。 他的著作共25种66册 , 其中在兰溪著有《医家名记选读》 , 并重订《医事蒙求》及《本草正义》 。 他在《本草正义》一书中 , 对不少药物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发挥 。 张山雷治学严谨 , 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 , 《医事蒙求》第三次重订时 , 他已沉疴在身 , 依然一丝不苟 , 重订结束后 , 不久就病故了 。
【天资聪颖、考上秀才的他为何弃儒从医|张山雷的学医之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