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始祖( 二 )
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基本内容
1、阴阳是伏羲古中医学最具代表的理论学说
阴阳是中医学的精髓理论, 是辩证法, 是方法论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是代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 。 《类经·阴阳类》曰:“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 。 ”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 是整体性的, 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清阳于天, 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 ”以事物形态而言:活动的、外向的、上升的、阳热的、明亮的属阳, 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属阴” 。 阴阳的对立统一观应用于中医学而言, 则对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者属阳, 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者属阴 。 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 可相互转化 。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 。
文章插图
《帝王世纪》云:“伏羲氏……乃尝百草而制九针, 以拯妖枉焉” 。 伏羲尝百药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中药学, 天水自然地理湿润,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是野生药材生长得天独厚的天然药苑, 天水山川有约600余种中草药, 市场流通的常用的约400余种 。 我国学者张光华指出,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 人们采摘野果、根茎、花、叶为主要的食物, 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感风寒, 中酷暑, 食毒物, 各种疾病随时发生 。 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国先民,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 初步总结认识了生长在阴湿和阳坡地带, 各种常见植物的药用价值, 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中药学 。 在治疗手段上, 伏羲氏把目光投向砭石, 用石头磨制成各种形状的石针, 用以刺激人体阴经和阳经某些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 但九针在此时尚无明确的名称, 其名称的确定是《灵枢》作者的成就 。 但伏羲既以制出石针, 最初的经络、穴位等在当时也应初现端倪, 只是尚不如《灵枢》系统完整罢了 。 因此, 数千年来伏羲被我国医药学界奉为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 。
2、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五行学说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 。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阴阳一样, 最初是独立的学说, 随着伏羲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广泛应用, 其巫术、占卜、风水等的兴起, 五行与阴阳被当时的不同学术流派综合推崇为阴阳五行学说, 与远古及后世朴素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五行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 五行之中, 东方通于木, 西方属金, 南方为火, 北方为水, 中间为土, 这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构成了自然界物质的不同属性 。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 主要是利用五种元素的特性来形容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 以及阐明相互之间的关系、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 。 中医五脏学说脱胎于伏羲阴阳、五行、八卦学说 。 五行配五脏的规律是:火属心, 水属肾, 金属肺, 土属脾, 木属肝, 为阴五行;五行配六腑, 火属小肠, 水属膀胱, 木属胆, 金属大肠, 土属胃, 为阳五行 。 外五行为:土主肌肉, 口与四肢, 木主筋骨, 金主皮毛, 火主血脉等 。 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 建立起内合脏腑, 外络躯体孔窍的协调网络, 构成人体的五大系统, 阐明了伏羲古中医的理法、方、药、证、治理论的体系及功能 。 五行学说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学说, 它涵盖着自然界的各方面, 它不仅应用于中医学的脏腑学说而且还将人体的组织、情志、药物的性味、自然界的变化, 风、暑、湿、燥、寒、生、长、化、收、藏, 相生、相克、乘侮也紧密联系在一起, 用于指导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 ”肝属木, 脾属土, 木能克土, 所以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脾 。 说明疾病的传变, 应提前预防 。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 是对伏羲古中医重视治未病思想的充分肯定 。
推荐阅读
- 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
- 后世对伏羲的评价
- 【繁殖】蒙古莸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 【作用】蒙古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病虫害】种植紫堇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 【花】姜科山奈属植物——紫花山奈简介
- 【花卉】蓝紫色的花卉植物——紫露草
- 【养殖】紫罗兰的养殖注意事项——紫罗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 【紫藤花】日本紫藤花观赏景点——日本栃木县足利公园
- 【花】十月二十三日和十月二十七日的生日花——紫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