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美劳的说法意思 德智体美劳指什么意思

【德智体美劳的说法意思 德智体美劳指什么意思】“五育”融合中的德智体美劳分别代表真、善、美、健、富五大教育价值追求 , 其中真、善、美为教育的终极价值 , 健和富为教育的手段价值 , 它们应该平衡在一起 。 “五育”融合的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急需协同攻关的教育重大课题 。 “偏于智、疏于德、弱于体、抑于美、缺于劳”是对五育失衡以及“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痼疾的总结和概况 。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传递知识与价值的同时 , 又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分别代表着真、善、美、健、富五种教育价值追求看 , 他们应该和谐统一在一起 , 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盛行的时代 , 更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教育 。

德智体美劳的说法意思 德智体美劳指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五育”融合的提出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元素 , 又具国家视野和世界眼光 , 是深入汲取中外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基于对国家命运、民族危机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 。 19世纪末严复提出“民力、民智、民德”的“体智德三育并举”思想;梁启超在《新民说》《新民议》呼吁“新民为当今中国第一要务” , 提出“三不”(不惑、不忧、不惧)的君子人格思想;20世纪初王国维从康德哲学理论出发 , 率先从人的个体发展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 , 提出教育旨在培养“完全之人物” , 在德智体上加上精神层面的“美育”(情感)即“四育并举”思想;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德智体美群”和谐发展的“五育”并举思想 。 马克思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 , 又接受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提出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思想 , 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要贯彻实施到整个“五育”融合过程中 。 全人教育着重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世界和人 , 认为教育要整体培养人在智力、职业能力、道德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 而不是通过教育单独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素质 , 教育必然是整体、整个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把学生看作整体的人、完整的人 。
“五育”融合不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简单拼凑、整合 , 而是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综合渗透 , 即“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五育”融合中任何一个育之所得 , 并不意味着其他四育将有所损失 。 “五育”教育力分散乃至割裂的问题 , 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契合点 , 把原先分离、割裂的教育形态 , 通过一个共同的契合点连接在一起 。 关于各育在全面培养体系的地位 , 有的学者认为应是德育为首;有人认为从内在逻辑出发考虑 , “五育”的顺序是体智德美劳;有人认为 , 德育和智育居主要地位 , 其他是次要地位 。 其实 , “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 应同等重视 , 不可偏废 , 重在全面和融合 。 “五育之间关系”实践逻辑应该是:五育之中一个都不能少 , 又各具特色 , 重在平衡 。 现阶段实施“五育”融合 , 要以德为先 , 以智为本 , 以体为径 , 以美为核 , 以劳育为重 。
德智体美劳的说法意思 德智体美劳指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