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的发明历史和演变过程 高跟鞋的由来历史( 二 )


高跟鞋的发明历史和演变过程 高跟鞋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宋元时期高跟木屐继承和发扬
宋代的木屐又得到了发展 , 用纺织品材料制成木屐的鞋面 , 这种用纺织品面料做鞋帮的木屐高跟鞋称为“高齿帛屐” 。 因风俗人情不同所以高跟木屐造型各异:有凉鞋式、皮鞋式、高底式、木凳式、水桶式等 , 满足了审美需求 , 并且各有实用价值 。 凉鞋式不仅可作屐用 , 还可以赶远路;木凳式休息时可以当作椅子用等 。
明清时期花盆底鞋也是典型的高跟鞋
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 , 一般用白布包裹 , 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 。 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 , 一种上敞下敛 , 呈倒梯形花盆状 。 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 , 其外形及落地印皆似马蹄 。 “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 , 又统称“高底鞋” 。 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
 
传说中满族女性穿高底鞋的说法有: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 , 古代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打柴等 , 为了防止虫蛇叮咬 , 就在鞋底绑了木块 , 后来就发展成了高底鞋 。
还有一种说法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 , 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 , 便学着白鹤的样子 , 在鞋底绑上高高的树杈顺利渡过泥塘 , 取得了胜利 , 达到报仇雪恨的目的 。 为了忆苦思甜 , 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 , 后代满族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高跟鞋 。
而古代欧洲 , 高跟鞋的产生传说是因为缺少下水道系统的原因 , 高跟鞋是为了防止弄脏袜子和裤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