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新豪赌“一馆一店”经营模式

信阳人杰地灵,从商者甚多,其中从事茶叶和餐饮行业的尤其多 。因为地利之便,信阳盛产毛尖,连大文豪苏东坡都留下了“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 。
刘文新就是一个将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信阳商人 。信阳人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特质在他身上显露无遗 。当年那个15岁就开始挑着担子卖鸡蛋的少年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茶商 。然而,较之茶商的身份,他更喜欢做“信阳毛尖的复兴者” 。
刘文新小档案
【身份】河南文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出生日期】1972年6月5日【血型】不详【星座】双子座【爱好】喝茶、游泳、聊天、爬山【创业格言】爱拼才会赢
辍学少年开始贩卖鸡蛋
卖鸡蛋让刘文新吃了不少苦,也没赚到多少钱,然而他却学到了做生意的诀窍,视困难为一种人生历练 。
刘文新老家所处的信阳县(如今的平桥区)肖王乡,曾经十分贫穷,当时即有“信阳北大荒”之称 。刘文新兄妹7人,日子过得自然是捉襟见肘 。于是,排行老六的刘文新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在家,14岁就成为家里的劳力 。
时隔20多年,刘文新回忆起当时情形,十分感慨:“当时家里有10多亩地,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犁田耙地,自己站在耙上压耙 。当时我就想:这一辈子要像父亲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吗?”
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辍学一年之后,刘文新怀里揣了300元钱,跑到信阳市贩卖鸡蛋 。“先在农村收鸡蛋,然后运到市里 。”每天早上天没亮,刘文新就骑着自行车带着一筐鸡蛋从信阳县往市里跑,一个鸡蛋赚5厘钱,最多的时候赚2分钱 。如果不小心,骑车摔倒,一个月就白干了 。
因为卖鸡蛋利薄,刘文新中午基本上不敢在市区吃饭,忍饥挨饿到晚上骑车回家 。有时候实在忍不了,就买一个烧饼,就着凉水充饥 。
这样辛苦了一年多,刘文新才赚了百八十块钱 。不过,对他来说,这段特殊的经历磨炼了自己,也让他更加向往农村之外的世界 。
【刘文新豪赌“一馆一店”经营模式】也就是从那时起,刘文新学到了做生意的诀窍:“每件事都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困难 。”时至今日,他从来没有“记恨”过困难,却总是将困难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 。
信阳古为楚地,颇多楚风,因此,信阳人精明之气,犹如楚人 。精明的刘文新遇到卖茶叶的姐夫,就算计开了:卖一个鸡蛋才赚5厘钱,而卖一斤茶叶则能赚1块钱,而且不用担心因为翻车而“鸡飞蛋打” 。“无论安全性还是收益率,卖茶叶都比卖鸡蛋强 。”20多年后,刘文新如是说 。
20岁的茶庄老板
当别人还在街头摆摊时,精明的刘文新揣着来之不易的500元钱,走进茶叶市场,成为最年轻的茶庄老板 。
虽然信阳盛产茶叶,但肖王乡并不是茶叶产区,刘文新从小就没有见过茶叶 。不过,他还是毅然扔下了鸡蛋筐,挎起了茶叶篮 。刘文新在信阳市租了房子,每月要交30元的房租,又从家里拿了一床被子,“连铺带盖” 。
谈起往事,刘文新笑着说,那时候“只关心吃饱,穿暖都顾不上” 。他大冬天站在街头卖茶叶,外裤里面只有一条薄秋裤,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却没有袜子,上身穿得稍厚些,也不过是褂子里套了一件线衣 。
这就是当时刘文新“闯世界”的行头,他的手脚因此被冻得稀烂 。晚上回到出租屋,刘文新烧一壶热水,泡着辣椒串子,用来烫烫冻坏的脚,“以毒攻毒” 。含着两行热泪,他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再回到农村 。”
从1989年沿街摆摊卖茶叶开始,这个从小没有见过茶叶的穷小子与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尖是信阳人的骄傲,连苏东坡都说过“淮南茶信阳第一” 。采访人员接触到的不少信阳商人,喝茶必喝“信阳毛尖”,甚至走亲访友都以毛尖为礼物 。
不过,1989年的时候,刘文新可能还不知道信阳毛尖中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不过,这个挎着茶叶篮子的年轻人明显觉得这比卖鸡蛋轻松多了 。那年冬天结束的时候,刘文新用流着血水的手数着两个多月赚来的300多元钱,热泪盈眶 。“那时候,才觉得自己能够改变命运 。”刘文新说 。
1992年,信阳市政府举办“第一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同时专门投建幸福路茶叶市场,对外招租门面 。不过,习惯了在街头摆摊的茶叶贩们并不看好茶叶市场,20岁的刘文新则第一个走进茶叶市场,以每月500元的租金租下了市场上的第一批门面房,成为茶叶市场里最年轻的茶庄老板 。
让信阳毛尖
有叫响全国的品牌
“接触毛尖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毛尖就是我的命,我要用一辈子来做毛尖事业 。”
刘文新当时没敢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因为500元在当时几乎是家里一年的收入 。他租下门面房后,就到乡下向茶农收购茶叶,然后再卖 。本来以为是一场冒险投资,结果却是“有惊无险”,开张后生意异常红火,第一个月就开始赚钱了 。这时候,刘文新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在干啥 。
茶叶市场人气也越来越旺,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刘文新也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精明,对茶叶、对市场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同样是茶庄,当人家还在用报纸包装茶叶时,刘文新就用塑料薄膜包装;当别人跟着用塑料薄膜时,刘文新就到广州加工彩印塑料袋;当其他茶商也采用塑料袋时,刘文新店里又摆出了彩印金属盒 。他总比同行先行一步 。
此外,刘文新还投建了信阳第一个专业保鲜库,将茶叶装满了冷库 。后来其他商家的高级茶叶都卖完了,只能到他的茶庄来批发 。因为茶庄的茶叶质量好,价格也翻了一倍,即使如此,还是销售一空 。
1995年,只有一家茶庄的刘文新又不满足了,想着偌大一个茶叶产业,那么出名的信阳毛尖,却没有一个叫响全国的品牌 。于是,他成立了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并将“文新”作为企业的商标 。“把自己的名字作为商标,实际上也是一种冒险 。不过,接触毛尖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毛尖就是我的命,我要用一辈子来做毛尖事业 。”刘文新说 。
成立“文新公司”之初,刘文新仍旧采用之前的收购方式:到乡下收茶叶,然后再贴上“文新”的商标卖 。没过多久,刘文新就觉得这样不能保证质量,于是开始和茶农合作,投入技术和肥料,开发自己的茶叶基地 。
在销售渠道上,时至今日,绝大部分信阳毛尖的生产商走的仍是代理商路线 。而刘文新觉得,唯一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只有自己的直营店 。于是,从1995年到2000年,信阳地区的文新直营店已经达到8家,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茶叶品牌 。2000年,刘文新又开始在郑州等地投建直营店 。
豪赌“一馆一店”
经营模式
刘文新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在茶庄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又打起了开茶馆的主意,“摸着石头过河”居然成功了 。
刘文新的努力很快使得“文新茶叶”在信阳毛尖中脱颖而出 。然而,刘文新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将眼光又瞄向了茶馆 。与销售茶叶的茶庄相比,茶馆的利润更高,而且延伸了茶产业的链条,刘文新决定再次冒险 。
2006年,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刘文新决定“一掷千金”,豪赌“一馆一店”经营模式,在郑州市金水路黄金地段投建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文新茶艺馆,楼下即是文新茶庄 。
这一年,刘文新奔走于信阳、郑州之间 。通常是早上在郑州,晚上回信阳 。这一年,他一下子瘦了9公斤 。文新茶艺馆建成后,成为信阳茶界在郑州经营面积最大,也是郑州市区目前最大的茶叶、茶艺经营场所 。
2007年11月在文新茶艺馆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刘文新仍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其中既有一掷千金的豪气,又有孤注一掷的悲壮 。“我把全部身家都赌在这种模式上,成功了,文新有更大的发展;失败了,我只有从头开始 。”他当时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
一年之后,同样在文新茶艺馆,坐在采访人员对面的刘文新显然已经是“过了河,走到了岸上” 。
刘文新已经成为信阳茶商中的一个传奇,这个初中没有毕业的穷小子,而今已经身家千万,同时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 。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也已经成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年产各级信阳毛尖30多万公斤 。
刘文新常说,自己以毛尖为生命,不仅将自己的水墨头像印在了文新茶叶包装上,更是时时刻刻以“名茶复兴者”自勉 。虽然初中就辍学了,刘文新对茶文化却相当熟悉,并依靠自学获得了大学文凭,现在在读MBA 。
如同大部分少年不读书的成功人士一样,刘文新对来到文新兼职的大学生青睐有加 。这些学生临走之际,刘文新会据其工作时间和工作表现发放不菲的助学金,同时像邻家大哥一样,鼓励这些大学生好好学习,“如果能再回文新,将给予更好的待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