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化黑茶容易产生的误解有哪些?


对安化黑茶容易产生的误解有哪些?

文章插图
安化黑茶能追溯的文字记载历史,可上溯到公元816年“渠江薄片,益阳团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其均为安化黑茶 。
安化黑茶的历史悠久,而在绿茶、乌龙茶盛行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安化黑茶,后来由于黑茶的口感、功效的独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接受和追捧 。但还是有很多人对黑茶存在误解 。
误解一:黑茶看上去这么黑,会好喝吗!
公元935前后,五代毛文锡将安化黑茶载入《茶谱》,“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 。”
黑茶因其加工时渥堆发酵时间较长,使鲜叶中的呈绿色叶绿素、呈黄色叶黄素、呈红色的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被大量降解,而它们的降解产物脱镁叶绿素呈灰黑、黑褐或者黄褐色的物质在干茶中的积累,使黑茶外观呈黑褐色 。
虽然茶的色泽不好看,但泡出来的茶汤却是好看的橙黄色、橙红色、琥珀色 。这是由于黑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将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过杀青、渥堆,氧化成易溶于水的茶红素和茶黄素,从而呈现出安化黑茶茶汤的特有颜色 。
因为黑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酵母菌,有效的去茶叶除咖啡因,咖啡碱,去除了茶叶中的苦涩味,将茶叶中的果胶由多糖转变为单糖 。使得黑茶口感醇厚或醇和、入口甘甜爽滑,喝后口齿生津、回甘明显 。
误解二:黑茶是边销茶,原料粗老,难登大雅之堂
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因安化黑茶量多、质好、价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马”之愿,于1595年正式定为“官茶” 。
以前黑茶被定为官茶输送到边疆,需要量多,边疆人民用黑茶煮奶茶喝,并不是直接泡饮,所需原料不能太好 。
早在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之前,明洪武二十四年 。朱元璋钦点安化“芽茶”22斤,作为贡茶,史称“四保贡茶“ 。明朝芙蓉贡茶数量逐年递增,到万历年帝的“年纳一百六十斤”,到清宣统时期,贡茶数量达300斤以上 。
在古时,安化黑茶并不是只有边销茶,还有贡茶 。早已经登上皇室贵族的茶桌 。
到现在,安化黑茶早就不再原料粗老,有用清明谷雨期间的芽头或一芽一叶的原料制作天尖茶;用成熟的叶片制作茯砖、千两茶 。
误区三:有金花的茶就是好茶
金花是安化黑茶茯砖茶中所特有的,因为它能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茶多糖、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有利于人体吸收的物质 。这些物质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机能,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 。
因为金花的独特性使得金花黑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说只要有金花的茶就是好茶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被强调一定要有金花的黑茶只是茯砖茶 。因为茯砖茶在发酵过程中所处的温度、湿度、空气和茶砖的松紧度,使得金花自然生长起来 。
而茶的好坏还是由茶叶的原料和制作工艺所决定 。如果是同一款茯砖茶,金花多的茶是比金花少的茶要好 。但茶的原料不好,金花再多,也无法改变这款茶的本质 。
【对安化黑茶容易产生的误解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