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贬低诸葛亮
文章插图
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 , 易中天也有很多人都比较了解 , 或许也有很多人听过易中天讲解三国故事吧 。不过 , 易中天的很多观点其实让很多人还是并不太能赞同的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贬低诸葛亮 , 与之前将诸葛亮视为神明的态度是大大不同的 , 而现如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诸葛亮的态度会变成这样呢?
文章插图
1.易中天为什么黑诸葛亮易老不是贬低诸葛亮 , 而是坚持事实 。现代人认识诸葛亮大多都是看三国演义而不看历史 。而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正统的神话小说 , 自然要神化蜀国(诸葛亮关羽等)魔化魏国(曹操)弱化吴国(孙坚周瑜等) 。事实上诸葛亮很有才 , 但不如演绎般神 。陈寿是一代良史 , 其所生活的年代晋距三国不过五十年 , 所写三国志自然更加可信 。陈寿也不存在贬低蜀国 , 他对刘备 , 对关羽 , 对诸葛亮都作了很多正面的肯定 , 如果他有意贬低蜀国 , 完全可以把他们写成缺心眼 。避尊者讳 , 这个有 , 历朝历代都有 , 陈寿毕竟活在司马家的屋檐下 , 不得不低头 。说陈寿的爸爸被诸葛亮砍了?
什么叫说清事实?什么叫还原历史?《三国志》就是正史吗?陈寿在晋国任职 , 敢对司马家劲敌诸葛亮评价太高吗?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治罪下狱就无所谓吗?诸葛亮已经被大多数人推崇上千年 , 曹操也是争议人物 , 某人作为一个想出名的作家、学者 , 如果和大家一样称赞诸葛亮 , 批判曹操 , 那就随波逐流了 , 很难被公众关注 。现代社会要想火 , 肯定得与众不同 , 另辟蹊径 , 所以这些历史人物就成了牺牲品 。如果普通大众为了这些互相争论 , 对历史的认知好像没有什么效果 , 反而帮助人家更火了 。
易中天教授讲三国的本质是“拿着史料反演义” , 虽则对小说大加挞伐略有些无趣 , 不过在不少人把演义当正史的21世纪初 , 确实有普及三国正史的意义 , 功劳不小 。
正史《三国志》是既褒曹又褒刘 , 毛本《三国演义》是拥刘贬曹 , 所以易中天要反过来 , 褒曹贬刘贬诸葛 。这本来也无可厚非 , 易只是历史的科普者 , 并非历史研究者 , 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爱憎是可以的 , 甚至还能让普及讲座更加精彩 。问题是 , 因为易中天自己的爱憎 , 夹杂了一些私货——具体的 , 包括混淆史料与演义(比如 , 说刘备就会哭)、对史料选择性采用与忽略(比如 , 夸了曹操一堆 , 说曹操缺点是残暴 , 然后举的例子居然是曹操杀死讨厌的许攸 , 而不提曹操杀吕伯奢 , 屠城杀降) , 以及歪曲解读(比如 , 说曹操在白马之战后带着民众撤退 , 是怕袁绍屠城 , 又说刘备携民渡江是强迫民众走的)等 。这下 , 可就要误导听众了 。
拿诸葛亮来说 , 举一个例子:著名的武侯祠“攻心联” , 本是对诸葛亮的褒扬 。易教授偏要解读为“批评” 。遭到网友的群起反对后 , 新录制的里面删除了这一部分 , 可是后来又发了一篇长文辩解一番 。总之 , 感觉就是费劲巴拉去论证鸡蛋是方的……
《品三国4》中 , 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 , 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 。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 , 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 。“汉献帝固然是傀儡 , 刘阿斗又何尝有权?至于诸葛亮本人 , 就连职务也和曹操一模一样 , 都是丞相 。”易中天表示 , 两人的政策都是“虚君实相” , 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在易中天看来 , 同样擅权的诸葛亮和曹操的民间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 , 都是文学创作所赐 。“在文学创作中 , 社会不但需要正面典型 , 也需要反面典型 。”易中天说 , 曹操挡了士族地主阶级的路 , 只能等着被画成一张大白脸 。与此同时 , 诸葛亮也就演变成了“天使” 。
文章插图
2.不扶刘禅是为专权于身“通常的说法很简单 , 刘禅扶不起来嘛 , 智商低、能力差 。事实上 , 刘禅并不弱智 。”易中天这样认为 。
易中天举出一个明显的例子:诸葛亮去世以后 , 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 , 命蒋琬主管行政 , 命费袆主管军事 , 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 , 让两人相互制衡 。蒋琬去世后 , 刘禅干脆自摄国政 。在易中天看来 , 这都不是弱智的行为 。
易中天推测 , 诸葛亮之所以不还政给刘禅 , 是想实现自己“虚君实相”的政治理想 。
3.坚持北伐源于“野心”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 , 易中天认为 , 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 , 益州非进取之地 , 诸葛亮非将略之才 。
在易中天看来 , 诸葛亮其实很清楚这些 , 他之所以坚持北伐 , 其中重要的一点 , 是诸葛亮出山时 , 曾在《隆中对》中设计将来要北定中原 , “尽管荆州丢了 , 形势变了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 只要他有一丁点机会 , 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文章插图
4.挥泪斩马谡为平内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中著名的段子 , 但在易中天看来 , 其中疑点重重 。
“如果说一个将军打了败仗你就要杀他 , 你有多少将军可杀?蜀国人才本来就少 , 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易中天表示 , 蜀国内部很不稳定 , 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三股力量相互抵制 。为了平息内乱 , 诸葛亮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绝不徇情枉法 。对于马谡的处理只能是四个字:从重从快 。
5.易中天为什么黑诸葛亮因为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主的 , 而诸葛孔明又是蜀汉的顶梁柱 , 可以说没有诸葛武侯就没有西蜀的疆域 , 光靠勇猛无敌的五虎将 , 那刘备可就比吕布还惨了 。人家吕布至少还有个陈宫 , 貂蝉也很聪明 , 而且不是褒姒、妲己那种女人 。所以说 , 三国演义的主要笔墨自然就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 所谓言多必失 , 讲的越多 , 那么让人研究的就越多 , 自然褒贬也就越多 。而赞扬的声音太多 , 如果易老师也跟着人家继续赞扬 , 那么体现不出他的价值 , 所以他就选了贬低 , 借此抬高人气 , 显示自己的学识 , 让人注意自己 。此为其一 。
其二嘛 , 文人墨客通常有个毛病 , 总爱凸显自己的才能 , 而贬低他人 , 越有才越如是 。因而易老师对打击这位几乎被神化的军神 , 不遗余力 。
主要就这两点了 , 至于什么喜欢曹魏、东吴什么的 , 其实跟第一点同理 , 不是他真的喜欢 , 有才的人都知道 , 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 , 要带着批判的怀疑的眼光去看问题 , 所以作为教授的易老师 , 不会有个人的好恶在里面 。只是因为曹魏、东吴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的主要描写对象 , 所以想爆个冷门 , 大家不是都说曹操是奸雄嘛?是贼嘛?那么他就偏偏要说曹操是枭雄 , 是人才 。这样就能成为焦点了 。
传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引咎责躬,厉兵讲武,当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之时,他上此表请求再次伐魏 。因为他第一次北伐时有一篇《出师表》,因此这一次的被称为《后出师表》 。这篇《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历来看法不一 。
文章插图
东晋的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当然认为它是可靠的 。但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他持论谨慎,不言其非,也不言其是,不过,他客观记述的情况,却能启发人们去怀疑《后表》的真伪 。所以,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就怀疑《后表》是后人伪撰的,他认为,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欠考虑,陈寿《三国志》不载此文“极有卓见” 。
近年有人提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 。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很熟悉,如果《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辨别就把它收进《默记》 。至于陈寿,因为不敢犯司马氏之讳,所以不敢把骂他们为魏贼的《后出师表》收入《三国志》本文 。
但较多的人恐怕还是认为《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比较而言,这一种意见理由充分一些 。
《后出师表》所说的很多事情与史实不合 。比如,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除南阳、乌巢、潼关几次遇险史书有记载,另几次都没有确切依据 。又比如,《后表》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不征不战,坐使孙策据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形也不合 。
这或者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云之死 。赵云是建兴七年(229)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虽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以后的事 。这是《三国志·赵云传》和注引《云别传》明确记载的 。但上于建兴六年(228)十一月的《后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都已经死了 。这个明显的漏洞很难作别的解释 。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贬低诸葛亮】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 。《表》是上给后主的 。诸葛亮这时尽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毕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总是诚恳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 。不像这篇《后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气,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
文章插图
近年有人提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 。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很熟悉,如果《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辨别就把它收进《默记》 。至于陈寿,因为不敢犯司马氏之讳,所以不敢把骂他们为魏贼的《后出师表》收入《三国志》本文 。
但较多的人恐怕还是认为《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比较而言,这一种意见理由充分一些 。
《后出师表》所说的很多事情与史实不合 。比如,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除南阳、乌巢、潼关几次遇险史书有记载,另几次都没有确切依据 。又比如,《后表》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不征不战,坐使孙策据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形也不合 。
这或者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云之死 。赵云是建兴七年(229)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虽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以后的事 。这是《三国志·赵云传》和注引《云别传》明确记载的 。但上于建兴六年(228)十一月的《后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都已经死了 。这个明显的漏洞很难作别的解释 。
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 。《表》是上给后主的 。诸葛亮这时尽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毕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总是诚恳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 。不像这篇《后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气,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
推荐阅读
- 购买草莓是有讲究的!
- 九成国际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 科学吃鸡有方法 六大问题一一解答
-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上古神器之稳重有什么用 上古神器之稳重攻略
- 扫描签订合同有效吗
- 普洱茶有哪些“动人”的香气?你最喜欢哪一种?
- 老茶头表面有白霜,是不是发霉了
- 奥迪q3驾驶舱有雪花什么意思 奥迪q3驾驶舱有雪花是为什么
- 老茶头对健康有害吗
- 说实话,有几人真正理解普洱茶"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