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误区道听途说,排斥抗病毒药物

每一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 。但是,对于同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感受和反应,不同患者差别相当大 。有些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然后排斥治疗药物 。例如,一位患者在杂志、网页上看到应用核苷类药治疗的患者,一部分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产生耐药,因此排斥核苷类药 。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还拿出一些材料证明不适当的应用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对于核苷类药耐药,核苷类药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原因、甚至出现死亡病例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核苷类药的应用过程中,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没有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在使用核苷类药治疗的过程中,即使出现病毒的基因变异,产生耐药,出现病情的波动,例如血清转移酶水平的升高,或者伴有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于那些病情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但在使用核苷类药后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控制病情的发展,也是值得应用的 。对于合并肝硬化,特别是合并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在核苷类药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病毒的基因变异和耐药,由于不恰当的停药造成野生型病毒的快速回潮,或者突变耐药病毒的复制,引起肝脏损伤的加重,此时如果肝脏损伤的程度超过了肝脏功能的储备,就会造成肝衰竭,造成死亡 。我们对于国内大部分应用核苷类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是属于这一种情况 。当然,判断核苷类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原因,要除外与核苷类药物无关的一些原因和诱因,比如说过度劳累、应用肝损伤药物、饮酒、病情自身的变化等 。
对策:核苷类药是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 。至于一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毒耐药变异,经过处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临床医生和患者双方必须对于治疗结果有一个正确地看法和期望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