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的产地坏境

霍山山脉在安徽省西部,与豫鄂皖边境的大别山相接,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 。县以山为名,霍山县境内西南的大别山和霍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地势南高北低 。西南一东北走向的霍山与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别山呈剧烈转折,习称“霍山弧” 。佛子岭水库以上“霍山弧”内的东淠河上游,为现时霍山黄芽主要产区 。
【霍山黄芽的产地坏境】 “霍山弧”沿霍山县西北、西、南、东南部边境构成了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仅佛子岭水库大坝一带为一狭长的峡谷水口 。“霍山弧”内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树稀少 。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脉、山肩,生态环境宜种茶,高档霍山黄芽多出产在这一带 。东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积、残积物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岭、磨子潭水库调节气候,是霍山黄芽(也是霍山茶叶)重要产区 。霍山县地跨北纬31度—31度31分,东经115度55分-116度43分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 。
气温:年平均气温15.1℃,7月份平均气温27.87℃,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酷暑和严寒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 。≧0℃的持续天数336天,年积温4700℃ 。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达0.7一0.8℃/100米,山区夏季温凉 。山地800米以下常有显着逆温 。≧35℃的高温天气,城关有23天,但垂直递减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几乎没有高温天气出现 。
光照:年辐射总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达2000一2200小时,年日照率47%(历史上最多53%,最少40%) 。
降水:常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里降水比山外多 。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70%,秋冬季较少 。
湿度:常年相对湿度80%,全年≧80%的日数200天左右,低湿干燥天气较少 。
雾日:全年累计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 。据县气象局观测,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正宗黄芽产地)年降水量1818毫米,年平均雾日达181天 。
土壤:广泛分布在中、低山区和高丘陵地带的是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pH5一6.5),粗骨性黄棕壤占96.84% 。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具有“粗骨”和“薄层”性特点(属砾质土大类型,土层多小于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适种性广 。据1984年县土壤普查测定,各种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钾86毫克/千克 。
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金竹坪、金鸡山、火烧岭、金家湾、乌米尖、磨子潭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