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家王键临证运用僵蚕经验探析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 4 ~ 5 龄的幼虫感染( 或人工接种) 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 Bals) Vuill 而致死的干燥体,为传统中 药 [1 ]。药典载: 味咸辛、 性平, 归肝、 肺、 胃经,具有 祛风定惊、 化痰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惊风抽搐、 咽喉 肿瘤、 皮肤痛痒、 面神经麻痹等 [2 ]。早在《神农本草 经》中已有记载, 谓其可“主小儿惊痫、 夜啼, 去三 虫, 灭黑, 令人面色好, 男子阴疡病”。《本草纲目》 谓其可 “散风痰结核, 瘰疬, 头风, 风虫齿痛, 皮肤风 疮, 丹毒作痒……一切金疮, 疔肿风痔”。王键教授安徽歙县人, 出生于新安医学世家, 系 新安王氏医学第六代传人,秉承家学, 从事临床 30 余载, 治学严谨,学验颇丰,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 证 。他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 总结前贤认识, 结合 自身临床经验, 在心脑血管性疾病、 痰饮、 皮肤病等 疾病中巧妙应用僵蚕, 取得满意疗效 。

新安医家王键临证运用僵蚕经验探析

文章插图

1 配僵蚕息风通络、 活血化瘀治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性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 统称 。王键认为血虚为此类病变之本, 血瘀为病变 之标, 因虚致瘀, 瘀可致虚, 互为因果, 而肝主藏血, 血虚血瘀积之日久致肝血失养、 内风扰动、 络脉阻塞 不通乃发而为病, 病程日久风痰瘀阻越重往往迁延 难愈 。本病乃本虚标实之候, 王键见微知著, 治疗时 除从瘀虚两个方面辨析病机、 活血化瘀、 立法遣方 外, 在选用药物时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 常配以僵 蚕、 蜈蚣等虫类药, 以取其搜风通络、 活血化瘀之功 且不伤及正气, 可标本兼顾达到治疗目的 。
案1: 袁某某, 男, 44 岁, 2009 年5 月16 日初诊: 原有高血压病史, 去年 9 月份出现多发性脑梗塞, 随 后入住弋矶山医院治疗 。症见血压偏高, 头目眩晕, 颈项及脑后作僵, 转动欠爽, 两目干涩, 视物模糊, 左 膝酸软, 脉来微弦, 舌淡红苔薄白 。王键以滋阴补血 涵木、 活血搜风通络入治 。拟方: 炙僵蚕、 白蒺藜、 冬 桑叶、 钩藤( 后入) 、 南北沙参( 各) 、 制豨莶草各 15g, 夏枯草、 苦丁茶、 炒川芎、 密蒙花、 谷精草各 10 g, 葛根、 珍珠母( 先煎) 各 30 g、 干地黄、 炒怀牛膝、 杜 红花各 12 g, 蜈蚣 2 条 。
按: 患者属阴血不足、 水木亏乏之质, 阴不潜阳, 致肝阳上亢而暴张, 症见卒然昏仆, 西医诊断为多发 性脑梗, 急救之后暴张之阳得收, 但肝阳上亢之头目 眩晕犹存, 累及颈项及脑后亦作僵欠爽 。肝开窍于 目, 阴液亏乏则两目不得濡养而干涩, 肝和则目能辨 五色, 不和则视物不清 。故肝血不足、 肝肾亏虚、 水 不涵木乃病之本, 内风扰动、 络脉瘀阻、 滞而不通乃 病之标 。当滋水涵木治其本、 搜风活血通络治其标 。方中僵蚕息风止痉、 开通风络, 配合蜈蚣、 川芎、 红花 活血以通络; 生地滋水以涵木; 夏枯草、 苦丁茶、 白蒺 藜、 钩藤、 珍珠母、 豨莶草等潜纳上亢之阳以降压; 密 蒙花、 夏枯草、 珍珠母清肝养肝以明目; 怀牛膝滋补 肝肾, 强壮筋骨, 应对左膝酸软之症状 。对于颈项及 脑后作僵、 转动欠爽症状, 王键喜选用葛根, 且此药 亦有一定降压作用, 诸药相合共奏滋水涵木、 活血通 络之效 。方中僵蚕的应用不仅能息风止痉, 而且可 助阳气升腾, 使清阳上下互通, 浊阴降有去处, 清窍 得阳气充养 [3 ] , 阳亢自除 。
案 2: 戚某某, 男, 50 岁, 2011 年 7 月就诊 。既 往有高血压病史, 6 月份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甘油 三酯偏高, 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基底动脉及右侧椎 动脉供血减少 。自觉后脑部及头颞部闷胀欠爽, 两 下肢乏力, 两目发黄, 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偏高 。大便溏薄, 脉微细弦, 舌淡红, 苔薄偏黄微腻 。王键 以平肝潜阳、 逐痹通络兼以降脂之法入治 。拟方: 炙 僵蚕、 钩藤( 后入) 、 炒白术、 生山楂各 15 g, 明天麻、 夏枯草、 炒川芎、 桃仁、 路路通、 杜红花、 泽泻各12 g, 炒赤芍、 全当归各 10 g, 鸡血藤、 葛根各30 g, 田三七 粉( 分吞) 5 g, 虎杖 20 g, 蜈蚣 2 条、 按: 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供血不足病史, 此为肝阳上亢、 肝风上扰之证, 久则络脉瘀阻 。清窍 受扰, 则症见后脑部及头颞部胀闷欠爽; 上实下虚则 症见两腿乏力; 肝阴不足, 不得潜摄肝阳, 则邪气得 以侵袭, 复兼湿热痰浊蕴结, 症见肝功能不正常, 两 目发黄 。故当治以平肝潜阳息风为法, 然病久则生 瘀夹痰, 方中必用逐瘀化痰之品 。以新安王氏医学 前辈医家王乐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方脑络欣通 为基础方, 取益气活血之意, 方中天麻、 夏枯草、 钩藤 平肝息风化痰; 赤芍、 当归、 川芎、 鸡血藤、 桃仁、 三 七、 红花逐瘀通络; 虎杖、 泽泻、 山楂化痰降脂消解湿 热; 并选用虫类药蜈蚣配僵蚕, 二者相伍、 搜剔内风、 祛瘀化痰以通络, 切中病机, 一举多得, 每获良效 。

2 取僵蚕疏散风痰、 健脾化湿治痰湿内阻病证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 此 种体质人群易患高血压、 糖尿病和肥胖 。肝主气机 疏泄, 肝失疏泄则机体气机不畅, 气血津液代谢失 常, 也是痰湿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此种类型 患者, 王键每亦多选僵蚕取其疏肝化痰之功, 健脾化 湿, 效果满意 。
案 3: 王某, 男, 49 岁, 2011 年 4 月 。症见嗜睡 时作, 难以自控, 鼾声明显, 痰涎偏多, 夜寐欠安, 后 脑作胀, 脉来弦滑, 舌质偏红, 苔薄白微滑 。脾主运 化水湿, 又为生痰之源, 脾失健运则痰湿内聚, 脉来 弦滑乃肝脾不和、 风痰作祟之征, 治当健脾化痰为 主, 配合疏散风痰为法 。拟方: 僵蚕 15 g, 苍白术 ( 各) 20 g, 茯苓 60 g, 法半夏、 广郁金、 泽泻、 川芎、 草 决明各 12 g, 陈皮、 石菖蒲、 陈胆星各 10 g 。按: 本方选择苍白术合用以健脾利湿; 茯苓性味 甘淡平, 入心、 肺、 脾经, 具有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 心安神之功效; 法半夏、 陈皮燥湿化痰, 广郁金行气 解郁; 石菖蒲化湿开胃、 开窍豁痰、 醒神益智; 泽泻利 水渗湿; 陈胆星清热化痰、 息风定惊; 川芎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 草决明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方中所用僵蚕有其独到之处。《本草思辨录》 说: “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 , 即指出本品的功效特点是 “散风” 和 “祛痰” 两大类 。僵蚕辛咸, 归肝肺二经, 有息风止痉、 化痰散结之效, 且本品气薄、 轻浮而升, 功可调肝理肺 。综合观之, 僵蚕确为治疗痰湿的良 药 [2 ] , 因其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 故可用其 治痰核、 瘰疬, 可单用为末, 临床每与浙贝母、 夏枯 草、 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 。综观全方, 从涤痰汤化 裁, 诸药相合共奏化痰息风、 通络宁神之效, 风阳得 潜、 痰浊得化则清窍清、 心神宁 。
案4: 谈某, 女, 34 岁, 2011 年2 月12 日初诊: 头 目眩晕, 时欲泛恶, 经事趋前, 脉微弦、 舌淡红苔薄 白, 姑从肝脾两经入治 。健脾化痰息风, 佐以平肝潜 阳、 滋阴安神之法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 法半 夏、 明天麻、 淡竹茹各 10 g, 炒白术、 钩藤( 后入) 、 炙 僵蚕、 白蒺藜各 15 g, 茯苓 20 g, 生龙牡( 各, 先煎) 、 炙黄芪、 鸡血藤、 夜交藤各 30 g, 滁菊、 甘枸杞、 干地 黄、 生白芍各 12 g 。
2011 年 2 月 19 日二诊: 前以半夏白术天麻汤 入治, 头目眩晕症状明显轻减, 惟觉两目干涩、 视物 模糊欠佳、 夜寐梦多欠酣, 脉细弦微涩、 舌质淡暗、 苔 薄白微腻, 仍守原出入 。2 月 12 日方去炙黄芪、 生 龙牡、 滁菊、 甘枸杞、 鸡血藤、 干地黄、 生白芍, 加木贼 草、 密蒙花、 谷精草各 10 g, 石决明( 先煎) 24 g, 酸枣 仁 20 g, 陈皮 15 g, 炒白术改为 12 g 。2011 年 3 月 5 日三诊: 头目眩晕见缓, 视物模 糊渐清, 惟上周月事加临, 周身乏力, 时欲泛恶, 月经 量多、 色红, 夜寐梦多, 口苦、 口中有异味 。脉细弦微 数, 舌淡红苔薄白 。守原法出入, 2 月 19 日方去天 麻、 谷精草、 石决明, 加蒲公英 30 g, 佩兰、 藿梗、 制川 朴各 10 g 。
按: 初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息风化痰, 头晕情状已渐趋缓解 。自述头晕已有数载, 经医治未见疗 效, 药后见缓, 甚是高兴 。此诊恰逢月事来潮, 经量 偏多, 又见口中作苦有异味, 姑以健脾化湿为主, 用 陈皮、 半夏、 茯苓、 白术二陈汤为基础方, 配伍运用蒲 公英、 佩兰、 藿梗、 川朴化湿之中兼以行气, 佐以钩 藤、 僵蚕息风化痰; 竹茹、 夜交藤、 酸枣仁安神; 木贼 草、 密蒙花明目, 诸药合用终见良效 。痰饮作祟, 脉 络阻塞, 僵蚕息风化痰通络之功不可没矣 。

3 合僵蚕息风, 祛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究其病因有 风、 热、 虫、 湿、 毒、 虚, 大多以风立论, 即无风不作痒, 治以祛风止痒或息风止痒 。通过研读相关医籍, 总 结王键的临床经验, 根据临床观察笔者发现, 僵蚕有 较强的祛风、 息风止痒之功 。
案5: 张某, 女, 50 岁, 2013 年5 月25 日初诊: 患 者 1 个月前使用染发剂之后全身过敏, 皮肤红疹, 瘙 痒明显, 局部泛红, 破损后有血水渗出 。近则伴有头 目眩晕, 左耳胀痛, 屡经施治症情略有缓解 。脉微细 弦, 舌淡红, 苔薄白微腻, 姑予化湿解毒、 祛风止痒 。拟方: 炙僵蚕、 白蒺藜、 苦参各 15 g, 赤茯苓、 赤小豆 各 30 g, 土茯苓 20 g, 生甘草、 炒丹皮各 10 g, 地肤 子、 泽泻、 白鲜皮各 12 g 。
按:方中炙僵蚕祛风通络、 息风止痒; 赤茯苓利湿 热; 苦参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 赤小豆性平、 味甘、 酸, 能利湿消肿、 清热退黄、 解毒排脓; 白蒺藜祛风止痒; 土茯苓甘淡平、 解毒利湿; 地肤子清热利湿、 祛风止 痒; 炒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行瘀; 泽泻利小便、 清湿热; 白鲜皮可祛风燥湿、 清热解毒, 治风热疮毒、 疥癣、 皮 肤痒疹、 风湿痹痛、 黄疸 。风盛则痒, 僵蚕入走肝经, 味辛能散, 故能疏散肝风、 风木能散则痒自止矣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僵蚕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 尚含多种氨基酸以及铁、 锌、 铜、 锰、 铬等微量元素 。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 僵蚕具有抑菌、 抗凝、 抗血栓、 促纤溶、 抗惊厥、 抗癌、 催眠以及降糖、 降脂作用, 且应用广泛涉及心脑血 管、 肝、 肾和血液病变等 [4 ]。王键正是结合传统医 学与现代研究对僵蚕的认识, 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 导, 恰当配伍, 从瘀、 热、 风、 痰等不同的致病因素, 分 别取其祛、 止、 息、 化、 散等不同层面的作用巧妙应用 于临床, 从而使疾病的治疗方法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和完善 。
参考文献:
[1] 黄海英, 彭新君, 彭延古. 僵蚕的现代研究进展[J]. 湖南中 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 :62- 64.
[2] 颜辉, 王国基, 王俊, 等. 僵蚕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蚕业, 2004, 25( 4) :86- 88.
[3] 侯宪良, 张丁芳. 单味僵蚕治疗头痛[J]. 中医杂志, 2009, 50 ( 11) :1011.
[4] 王居祥, 朱超林, 戴虹. 僵蚕及蚕蛹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J]. 时珍国医国药, 1999, 10( 8) :637- 63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