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采参人变采参为护参

春末时节 , 陆续有来自各地的人参业从业者赶赴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湾湾川村 , 祭拜葬于此地的采参祖师爷孙良 。只是 , 这些从业者不再像他们的祖师爷那样采参了 。  说起孙良 , 传说 , 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人和一个扛活的伙伴张禄 , 因生活贫困闯关东 , 到长白山挖人参 。有一天 , 两人为了多挖些人参 , 分路进山而走散 。孙为寻找伙伴 , 饥饿而死 。此后 , 他不畏艰险 , 宁死要找到失踪伙伴的无私品格被后人广为传颂 。  相传农历三月十六是山神老把头孙良的生日 。抚松县“长白山老把头节”祭拜活动自2006年起每年一度 , 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 , 成为当地极为珍贵的人参文化财富和民俗文化符号 。  时代变了 , 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在变 , 以前林业职工砍树伐木 , 如今他们都在种树;早年祭“参把头”孙良 , 源于人们渴望寻得野山参养家糊口 , 如今这一行当的人不再采参而是护参 。  作为家族第四代采参人 , 14岁便上山寻参的倪生春说 , 家族几代人过去一直凭借老辈人传下来的“寻参”技艺上山采参糊口 。“参把头”是带领大家进山寻参、挖参的富有经验的领头人 。  做了近50年“参把头”的倪生春说 , 如今长白山野山参愈加稀少 , 不能挖了 , 而是着手抢救保护 。  吉林省是世界最大的人参产地 , 人参生产集中于长白山区 。这里的人参出口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有着“起死回生”神效的野生山参 , 曾给长白山增添许多神秘色彩 。  遗憾的是 , 过度采挖、放牧、野兽踩踏等因素导致野生山参在这一地区已难得一见 。  这种变化让倪生春这样的寻参人开始寻求转变 。近两年 , 经验丰富的倪生春依然会上山寻参 , 但祖传的寻参绝技不再用于采参 。看到野山参就把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 看到小参也会掩盖好 , 怕被破坏 。“野山参的种必须要留在那片山上 , 将来还得给后代看一看 , 什么是野山参 。”倪生春说 。  如今 , 倪生春在培养儿子倪宝武成为家族第五代“参把头” , 教授他寻参的技巧 。“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变 , 要传承也要保护 。”倪生春说 , 倪宝武刚入行时不识野山参 , 曾一把将参叶掐掉 , 当即遭到父亲好一顿严厉训斥 。  很多年来 , 长白山下“参把头”的经验传承曾严格限定于家族之内 。“为啥要保留 , 要是我们都不在了 , 没人知道了怎么办?”倪生春对此很堪忧 , 如今 , 他也有意将自己的经验外传 。  有着10年寻参经验的吉林省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卫东是个年轻的“参把头” 。现在上山主要以人参文化研究为主 , 整理挖掘传统的放山习俗、老把头文化 。  目前 , 很多“参把头”已经开始从事林下参种植 , 同时经营一些树雕、砚石生意 。孙卫东认为 , “参把头”的转变 , 让人们看到了野山参重现长白山的希望 。(李晓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