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汉藏茶缘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顺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藏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在四川省名山县建起了西藏朗赛茶厂,成为生产边销茶的藏族第一人,从而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历史 。
【茶马古道 汉藏茶缘】“我的厂就建在这里了!”
次仁顿典是老来创业 。退休前,他是拉萨市城关区政府的公务员,女儿和女婿在拉萨市开了家“雪域酥茶商行”,只经营一个品种,那就是雅安生产的藏茶 。熟悉茶行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但对次仁顿典来说,雅安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他的老家在青海玉树,母亲是西藏昌都人,父母亲一直经营茶,在他11岁那年,跟着贩茶的舅舅拉着牛尾巴来到拉萨 。喝着雅安的茶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从没有到过雅安,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到遥远的雅安看一看,看看藏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2000年底一退休,他就准备到雅安考察 。行前,正好有人托他代购一点高档藏茶回来,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花点钱也行,只要能喝上高品质的藏茶 。这话使他顿生狂念:喝了一辈子茶,我为什么不能到雅安去生产好茶?2001年1月,次仁顿典的身影出现在了雅安街头,嗅着满城的茶香,他似乎找到了家的感觉 。经过考察,他坚定了办茶厂的决心 。
他想到了名山县 。名山县城东乡五里村村委会原副主任马登全至今还记得次仁顿典考察时的情景 。当次仁顿典走进五里村时,一个村民便招呼他坐下来吃饭,并请他坐上首席 。次仁顿典欣然坐下,看着纯朴好客的村民,他高兴地拍桌子说:“我的厂就建在这里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五里村正好靠近“茶马司”,那可是明清时期管理边茶贸易的“市管会”,在中国绿茶第一县和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建藏茶厂,意义自然不凡 。更让次仁顿典想不到的是,名山县招商局在一周时间内便为他办齐了土地征用、工商、税务等手续,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 。
说起建厂过程中的艰辛,副厂长卫国是最好的见证人 。卫国说,为了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我们在泥泞的工地上铺上塑料布,收了整整100万公斤原料 。生产时,老总的要求是一炮打响,“金叶巴扎”康砖茶要让藏族人民喜爱 。建厂期间,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名山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并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支持朗赛茶厂的建设 。时任市委书记的魏宏拉着次仁顿典的手说:“你是第一位从西藏到雅安投资的藏族同胞,我们全力支持你把企业做大 。”
“搞好边茶生产,让西藏人民喝上放心茶、满意茶 。”
2001年11月18日,首批50吨“金叶巴扎”康砖茶从朗赛厂启运 。工人们给运货的汽车披红挂彩,次仁顿典十分激动,他专门给驾驶员敬献了哈达 。2001年11月27日,辗转成都、格尔木,经汽车、火车运输的茶叶运抵拉萨市 。次仁顿典要求商行随货发放调查表 。据《西藏日报》报道,5500条“金叶巴扎”砖茶不到3天时间,就销售一空,仅拉萨市内就有30个商家及销售店同茶厂签订了供销合同 。更让次仁顿典感动的是,68岁的央金老阿妈对他说:“阿妈喝了一辈子的茶,就是没有喝过我们西藏人自己做的茶 。今天总算喝到了!”1万多份调查表反馈的信息,满意率几乎达到了100% 。虽然次仁顿典做藏茶是门外汉,但他知道历史上一些知名但现已失传的品牌 。如在藏地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里,说到格萨尔王凯旋后,王妃给他敬奉的就是“金叶巴扎”茶;还有一个失传的品牌是“仁增多吉”,相传是藏王喝的高品质茶 。这两种茶原产地都在雅安 。次仁顿典在市场调查时,意外地发现,雅安藏茶企业没有注册这两个商标 。回忆当初的选择,次仁顿典说:“刚到雅安时,我心里真的没有底,我不会写汉字,也看不懂汉文,是雅安人的热情让我选择了雅安 。在茶马古道的源头上,我发掘出了这两个品牌,我心里有底了 。我没有做过茶,但我是从销区来的,与市场对接度高,这是我的优势 。一条茶马古道,把产区雅安和销区西藏联系到了一起,两个在西藏流传很广的品牌留给了我,这是上天对我的厚爱,这是雅安与我的缘分,我相信在雅安肯定能大有作为 。”茶马古道 汉藏茶缘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顺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藏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在四川省名山县建起了西藏朗赛茶厂,成为生产边销茶的藏族第一人,从而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历史 。
“我的厂就建在这里了!”
次仁顿典是老来创业 。退休前,他是拉萨市城关区政府的公务员,女儿和女婿在拉萨市开了家“雪域酥茶商行”,只经营一个品种,那就是雅安生产的藏茶 。熟悉茶行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但对次仁顿典来说,雅安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他的老家在青海玉树,母亲是西藏昌都人,父母亲一直经营茶,在他11岁那年,跟着贩茶的舅舅拉着牛尾巴来到拉萨 。喝着雅安的茶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从没有到过雅安,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到遥远的雅安看一看,看看藏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2000年底一退休,他就准备到雅安考察 。行前,正好有人托他代购一点高档藏茶回来,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花点钱也行,只要能喝上高品质的藏茶 。这话使他顿生狂念:喝了一辈子茶,我为什么不能到雅安去生产好茶?2001年1月,次仁顿典的身影出现在了雅安街头,嗅着满城的茶香,他似乎找到了家的感觉 。经过考察,他坚定了办茶厂的决心 。
他想到了名山县 。名山县城东乡五里村村委会原副主任马登全至今还记得次仁顿典考察时的情景 。当次仁顿典走进五里村时,一个村民便招呼他坐下来吃饭,并请他坐上首席 。次仁顿典欣然坐下,看着纯朴好客的村民,他高兴地拍桌子说:“我的厂就建在这里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五里村正好靠近“茶马司”,那可是明清时期管理边茶贸易的“市管会”,在中国绿茶第一县和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建藏茶厂,意义自然不凡 。更让次仁顿典想不到的是,名山县招商局在一周时间内便为他办齐了土地征用、工商、税务等手续,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 。
说起建厂过程中的艰辛,副厂长卫国是最好的见证人 。卫国说,为了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我们在泥泞的工地上铺上塑料布,收了整整100万公斤原料 。生产时,老总的要求是一炮打响,“金叶巴扎”康砖茶要让藏族人民喜爱 。建厂期间,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名山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并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支持朗赛茶厂的建设 。时任市委书记的魏宏拉着次仁顿典的手说:“你是第一位从西藏到雅安投资的藏族同胞,我们全力支持你把企业做大 。”
“搞好边茶生产,让西藏人民喝上放心茶、满意茶 。”
2001年11月18日,首批50吨“金叶巴扎”康砖茶从朗赛厂启运 。工人们给运货的汽车披红挂彩,次仁顿典十分激动,他专门给驾驶员敬献了哈达 。2001年11月27日,辗转成都、格尔木,经汽车、火车运输的茶叶运抵拉萨市 。次仁顿典要求商行随货发放调查表 。据《西藏日报》报道,5500条“金叶巴扎”砖茶不到3天时间,就销售一空,仅拉萨市内就有30个商家及销售店同茶厂签订了供销合同 。更让次仁顿典感动的是,68岁的央金老阿妈对他说:“阿妈喝了一辈子的茶,就是没有喝过我们西藏人自己做的茶 。今天总算喝到了!”1万多份调查表反馈的信息,满意率几乎达到了100% 。虽然次仁顿典做藏茶是门外汉,但他知道历史上一些知名但现已失传的品牌 。如在藏地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里,说到格萨尔王凯旋后,王妃给他敬奉的就是“金叶巴扎”茶;还有一个失传的品牌是“仁增多吉”,相传是藏王喝的高品质茶 。这两种茶原产地都在雅安 。次仁顿典在市场调查时,意外地发现,雅安藏茶企业没有注册这两个商标 。回忆当初的选择,次仁顿典说:“刚到雅安时,我心里真的没有底,我不会写汉字,也看不懂汉文,是雅安人的热情让我选择了雅安 。在茶马古道的源头上,我发掘出了这两个品牌,我心里有底了 。我没有做过茶,但我是从销区来的,与市场对接度高,这是我的优势 。一条茶马古道,把产区雅安和销区西藏联系到了一起,两个在西藏流传很广的品牌留给了我,这是上天对我的厚爱,这是雅安与我的缘分,我相信在雅安肯定能大有作为 。”
建厂和发展的过程中,在雅安市以及名山县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朗赛茶厂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茶学教授施嘉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的客栈|丽江茶马古道客栈
- 益阳安化感受茶马古道遗风
- 茶马古道起因于茶叶贸易
- 茶马古道经过的山脉是
- 正在迅速消失的茶马古道马帮
- 中国茶马古道:被掩盖千年的历史
- 重走茶马古道 感受进取精神
- 西藏昌都:茶马古道上的枢纽
- 从“茶马古道”到现代交通
- 重庆出海将重走“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