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

【老鹳草】老鹳草介绍

【别名】
五叶草、老官草(《滇南本草》),五瓣花、老贯草(《滇南本草图谱》),天罡草(《分类草药性》),五叶联、生扯拢、破铜钱(《贵州民间方药集》),老鸹筋(《东北资源植物手册》),贯筋(《新疆药材》),五齿耙、老鸹嘴(《河北药材》),鹌子嘴(《山东中药》) 。
【汉语拼音】
laoguancao
【名称英】
Erodii Herba、Geranii Herba 。
【成份】
牻牛儿苗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 。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 。
日本产的尼泊尔老鹳草全草含有鞣质、没食子酸、琥珀酸、槲皮素及其甙类等 。其叶中含鞣质最多,且其鞣质的含量能随季节变化,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间含量最低,而后逐渐加多,至6~8月间含量最高 。叶中尚分离出山柰甙 。
【加工采集】
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除去泥土杂质,晒干 。
【药材鉴别】
老鹤草的药材商品,主要可分为长嘴老鹳草和短嘴老鹤草两类,以长嘴老鹳草应用较广 。
①长嘴老鹳草
为植物牻牛儿苗的干燥全草 。多数不带根,长30~50厘米,或已截成长6~8厘米的小段 。茎粗2~5毫米,节明显膨大,节间长5~12厘米,多分枝,表面灰绿色,基部或带紫红色,有纵纹,并被稀疏的白毛,质较坚脆,折断时粗纤维性,有空心 。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润湿展平后,可见为羽状深裂,裂片很细 。果实长圆形,长约6~10毫米,深黄棕色或暗紫色,有宿存的长花柱,通称"长嘴",嘴长2.5~4厘米;成熟后5裂,各与1枚种子相连,并向外反卷或卷曲成螺旋形 。?臭,味淡 。以灰绿色、果实多、无根及泥土者为佳 。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 。此外,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亦产 。
②短嘴老鹳草
为植物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等的干燥全草 。茎较纤细,长约30厘米,直径约1~2毫米 。节间短,多在5厘米以下 。叶片裂片较宽 。果实较小,花长3~5毫米,嘴长1~1.5厘米 。其余与长嘴老鹳草同 。无臭,味淡 。以灰绿色、果实多、无根及泥土者为佳 。
主产于云南、四川、湖北 。此外,东北及新疆等地亦产 。
【药理作用】
①牻牛儿苗
㈠抗菌作用: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对其抑菌有一定影响 。㈡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台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用血球凝集试验);其叶和茎均对前者作用较强,根部作用较弱;所含鞣酸对其抗病毒作用影响不大 。通过鸡胚对流感病毒抑制的筛选试验,老鹳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
②尼泊尔老鹳草
㈠抗菌作用:因含鞣质,故在体外(平碟法)试验中,2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较差,对绿脓杆菌则几乎无效 。㈡止泻作用:日本产尼泊尔老鹳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对兔有一定止泻作用 。兔空腹服其煎剂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肠和小肠的活动,并促进盲肠的逆蠕动,因而出现止泻作用;但剂量过大,则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而出现泻下作用 。故其作用与阿托品是不同的 。止泻的有效成分除鞣质外,似尚有能使肠粘膜特别是大肠粘膜收敛的物质 。㈢其它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与所含鞣质有关(在肠中转变成没食子酸,而后以碱盐的形式被吸收) 。
【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用水洗净,捞出,切段,晒干 。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清热解毒 。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
①《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 。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
②《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 。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
③《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 。"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
⑤《药材学》:"清热解毒 。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
【性味】
苦辛,平 。
①《救荒本草》:"味微苦 。"
②《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浸酒或熬膏 。
【宜忌】
尚不明确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
【副作用】
醇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99.02±7.66g/kg 。香叶醇大鼠poLD50为4.8g/kg,兔iv为50mg/kg 。
【归经】
脾;膀胱经
【植物形态】
①牻牛儿苗(《救荒本草》),又名:斗牛儿(《救荒本草》),牵巴巴(《植物名实图考》),太阳花、狼巴巴草、土列列 。
一年生草本,长1~1.5米 。茎纤弱,平铺或斜上,淡紫红色,具钝棱,有白色开展长毛,节明显 。叶对生;2回羽状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状分裂,全叶长4~5厘米,宽几相等,小裂片狭长不整齐,具缺刻状长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沿叶脉有软毛;基生叶的柄长达10余厘米,茎生叶的柄较短,均被白色长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质薄有毛 。花2~5朵成伞形排列,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6~10厘米,被白手;总苞6~7片,披针形,具缘毛;小花梗长2~3厘米,被毛:花径约1厘米;花萼5,卵状椭圆形,先端具长芒,背面被白色长毛;花瓣5,蓝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黄色花药,花丝下部膨大,蜜腺5,显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 。蒴果,先端长喙状,长约3~5厘米,5室,每室具种子1粒,熟时5果瓣与中柱分离,果瓣的喙部螺旋状卷曲,内侧被白毛 。种子长倒卵圆锥形,褐色,长2~2.5毫米 。花期4~6月 。果期5~7月 。
生于山坡、田野间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
②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 。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 。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 。花小,径约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 。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 。种子长圆形,黑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
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③尼泊尔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形态与上种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 。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 。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 。花期6月 。果期7月 。
生于山野草丛或路旁 。分布福建、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④西伯利亚老鹳草又名:鼠掌草 。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 。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 。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 。花期7~9月 。果期10月 。
分布我国东北、新疆等地 。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野老鹳草(江苏、浙江)、块根老鹳草及其变种高山块根老鹤草(东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药 。
【临床应用】
①治疗泡疹性角膜炎
用西伯利亚老鹳草制成20%眼药水,每小时滴眼1次,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 。临床观察盘状角膜炎相混合型角膜炎2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浅层点状及树枝状角膜炎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 。用药后可减少角膜基质层炎症浸润,加速愈合 。
②治疗肠道感染
㈠用野老鹤草制成100%煎剂,每次40毫升,日服2~3次;或用老鹳草2~3两,每日煎服1剂 。治疗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结果痊愈8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1.22% 。大多数病人服药后2~3天,症状好转或消失㈡用老鹳草1两,水煎2次,3次分服,4~6日为一疗程;治疗痢疾带菌者及慢性菌痢共13例,经一个疗程后,大便复查皆为阴性,症状消失而痊愈 。
【药用部位】
为槐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或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鹤草及野老鹳草、块根者鹳草等带有果实的全草 。
【来自何书】
《纲目拾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