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止假币,古代钱币造假


古人如何防止假币,古代钱币造假

文章插图
假币 , 不管在什么时候 , 都会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损害 , 所以现在有非常多的防假币的招数 , 正版纸币和假币相比也有很多很明显或者隐藏着的差别 。
【古人如何防止假币,古代钱币造假】但是在古代 , 纸币并不是一直存在的 , 直到宋朝时期才诞生并慢慢流行开来 。那么 , 智慧的古人们 , 他们对于防止假币 , 辨别假币又有什么样的办法呢?古人是怎样对待假币呢?
古人如何防止假币,古代钱币造假

文章插图
宋代纸币自出现以来 , 就伴随着作伪问题 。宋初四川交子在私人发行时 , 伪造现象即已存在 , 史称“亦有诈伪者 , 兴行词讼不少” 。以后随着交子官方发行 , 作伪并不因政府介入而停止 , 反而日渐严重 。仁宗庆历年间 , 交子的伪造使政府“以伪造犯法者多 , 欲废不用” 。南宋初期 , 仍然是“诈伪多有 , 狱讼益繁” 。南宋东南会子的伪造问题 , 尤以孝宗、宁宗、理宗三朝为最严重 。
据史料所载 , 当时纸币作伪的手段主要有三种 , 这就是“伪造新会、揩改旧会、盗卖会底” 。所谓“伪造新会” , 大致就是作伪者按会子的版式重新描摹雕刻印刷 , 然后把伪造的会子投入使用 。“揩改旧会”可能是将旧币涂改界数或面额 , 而再投入流通的作伪方法 。“盗卖会底”则是印刷纸币的官吏利用职权 , 将会底(尚未加盖官印正式发行的会子)卖给他人 , 买得会底者自行雕刻官印加盖其上 , 然后投入流通 。
宋代纸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界发行 。当旧币发行流通期限满后 , 必须兑换新币 , 这时官吏必须严格鉴别旧币的真伪 。南宋规定:当会子换界时 , 要设内外两场官吏鉴定 。纸币分界发行是防范作伪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 , 并能限制纸币的发行量 。如南宋袁甫所谈纸币发行“四戒”中有“两戒”与分界有关 。
他认为:纸币发行“一曰戒新旧三界并用”“四曰戒新会不立界限” 。严惩造伪者 , 奖赏陈告者 。宋仁宗时期 , 知益州薛田、转运使张若谷上奏欲官办四川交子时 , 就定下针对伪造的奖惩条文:“若民间伪造 , 许人陈告 , 支小钱五百贯 , 犯人决讫 , 配铜钱界 。”神宗熙宁初年规定 , 伪造交子的处罚等同于伪写官文书印者 , 处以流放2000里的惩罚 。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 , 朝廷扩大对涉及伪造纸币行为处罚的范围 , 除伪造者本人外 , 知情不报者、转用伪币者等均得受罚 。到南宋时 , 将伪造犯人处斩已成定例 , 支赐陈告人的奖赏也增加了 。宋廷为使严禁伪造纸币之令家喻户晓 , 还将禁伪赏罚文字刊印于纸币票面 。如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发行的小钞票面上有“上段印准伪造钞 , 已成流三千里 , 已行用者处斩”等文字 。
至于南宋会子 , 其票面样式 , 上半部分不但印有会子名称及面额 , 更以56字详示禁伪赏罚敕文:“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 , 赏钱壹阡贯 。如不愿支赏 , 与补进义校尉 , 若徒中及窝藏之家 , 能自告首 , 特与免罪 , 亦支上件赏钱 , 或愿补前项各目者听 。”从宋代历朝对纸币作伪者及其相关人的处理上看:一方面 , 其处罚逐步由轻变重 , 惩治的范围也逐渐变宽 。另一方面 , 对于陈告者的奖赏由少至多 , 从500贯提高至1000贯 。
统治者立法思想是通过严惩重赏 , 一方面威慑作伪者 , 加大其犯罪成本 , 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加大对知情者、负有督察责任官员等的赏罚力度 , 提高纸币作伪案的发现概率 。提高纸币作伪的发现概率 , 比加大对纸币作伪的打击力度 , 对作伪者更具威慑力 。还有宋代将禁伪赏罚文字刊于纸币票面 , 这是一种最广泛的普法活动 , 并对妄图作伪者时时敲起警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