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帽的来历 历史上乌纱帽有哪些变化
【乌纱帽的来历 历史上乌纱帽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 。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 。
文章插图
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 。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 。
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 。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 。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 。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 。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
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 。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 。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因此,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
推荐阅读
- 制作福鼎白茶的工艺流程
- 生孩子对妈妈健康的十大好处
-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谁孺子可教人物是谁
- 准备怀孕妈妈的必修“课程”
- 怎么锻炼最上面的腹肌呢
- 孕前必读:怀不上的七个现象
- 打掉一颗牙判几年
- 葫芦怎么盘变色快 又红又亮的葫芦才值钱
- 怀孕初期的三大症状
- 表达深爱的诗句 一句表达深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