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松子

海松子介绍

【别名】
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
【汉语拼音】
haisongzi
【成份】
种于含脂肪油74%,主要为油酸酯、亚油酸酯 。另尚含掌叶防己碱、蛋白质、挥发油等
在红松的油树脂中含有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蒈烯-3、香桧烯、月桂烯、二戊烯、β-水芹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瑟模环烯、异瑟模环烯醇、4-表异瑟模环烯醇、贝壳杉二醇、兰伯松脂酸、兰伯松脂酸甲酯、3,5-二甲氧芪、顺式新冷杉烯醇、18-降脱氢松香-4α-醇、19-降脱氢松香-4(18)-烯脱氢-15-羟松香-18-酸甲酯、衣兰烯、长叶烯、红松烯 。
叶中分离出两个生物碱:4-α-哌可啉和松里汀 。
【加工采集】
果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置干燥处保存 。
【药理作用】
海松子油为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家兔实验性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灌胃给矛海松子油10ml/只(相当于生药海松子仁5.5g/kg)可以防治同时喂饲胆固醇所致的主动脉病变,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率,由单饲胆固醇的34.20%降至20.32%;而且使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减轻 。但降低胆固醇作用不明显;还能升高血清总脂含量,这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能与胆固醇结合成酯,后者容易;转运、代谢和排泄 。海松子粗提物体外溶石实验表明:海松子对胆固醇及含胆固醇量较多的混合型胆石有较好的溶化和溶解作用,所剩颗粒较小较少;对含胆色素量较多的混合型结石溶解时间延长,所剩颗粒较多较大;对但色素结石不溶 。
【功能主治】
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 。
①《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 。"
②《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
③《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
④《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
⑤《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
⑥《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 。"
⑦《本草再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
【性味】
甘,温 。
①《海药本草》:"味甘,大温,无毒 。"
②《开宝本草》:"味甘,小温,无毒 。"
③《玉楸药解》:"味甘辛,气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膏、丸 。
【宜忌】
《本草从新》:"便溏精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禁 。"
【归经】
入肝、肺,大肠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②《要药分剂》:"入肺、大肠经 。"
【植物形态】
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新罗松(《纲目》),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 。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 。树皮灰褐色,鳞状裂开 。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 。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厘米,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 。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状,呈红黄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阅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 。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径6~8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或鳞状卵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 。种子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8毫米,宽9~16毫米 。花期5月 。果期10~11月 。
生长于湿润的缓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多与阔叶树成混交林 。分布东北 。
【药用部位】
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 。
【来自何书】
【海松子】《开宝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