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虎耳草】虎耳草介绍

【别名】
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药性备要》),系系叶(《简易草药》),天荷叶、金丝荷叶(《现代实用中药》),丝棉吊梅(《中国药植志》),耳聋草、猪耳草、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线莲(《江西民间草药》),石丹药(《四川中药志》),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湖南药物志》),耳朵草(《闽东本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汉语拼音】
huercao
【名称英】
Herba Saxifragae Stoloniferae 。
【成份】
含生物碱、硝酸钾及氯化钾、熊果酚甙 。其叶绿体中所含的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氧化为相应的邻位醌,后者经自然氧化而生成马栗树皮素 。
【加工采集】
全年可采 。但以花后采者为好 。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 离体蛙心滴加虎耳草压榨的鲜汁滤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显示一定强心作用 。提取液去钙后对心脏仍有兴奋作用,但较去钙前弱 。本品强心作用转氯化钙发生慢,持续时间较长 。2.利尿作用 麻醉犬及清醒兔静脉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现明显利尿作用 。将提取液中所含甙类破坏后,仍有一定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 虎耳草鲜汁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体外试验未发现抑菌作用 。4.毒性 家兔35ml/kg鲜汁灌胃,24h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第2日重复给予60ml/kg,观察3d,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
【炮制】
去杂质,切段备用 。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肿毒,用少些晒干人马子(便桶)内烧熏 。"
②《纲目》:"治瘟疫,擂酒服 。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 。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
④《植物名实图考》:"喉闭无音,用以代茶 。亦治吐血 。"
⑤《分类草药性》:"清肺热,治咳嗽,疗风疹、丹毒 。"
⑥《现代实用中药》:"涂疮痈,冻疮,及毒虫刺伤等 。"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肺热咳嗽气逆,吐血,肺痈吐臭脓,百日咳,肝火,童子痨 。"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外伤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有毒 。"
②《纲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汁滴或煎水熏洗 。
【宜忌】
有小毒,孕妇慎服 。
【归经】
肺;脾;大肠经
【植物形态】
虎耳草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厘米,全体有毛 。匍匐枝赤紫色,丝状,着地可生幼苗 。叶数片,丛生在茎基部;圆形或肾形,肉质而厚,宽4~9厘米,先端浑圆,边缘浅裂状或波状齿,每浅裂疏生锯齿3~4个,基部心脏形或截形,上面绿色,下面带紫红色,有小圆点;叶柄长,基部膨大 。花茎由叶腋抽出,比叶高2倍以上,赤色;总状花序长12~20厘米,苞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尖锐,小花柄密被红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渐尖;花瓣5片,白色,不整齐,下面2片较大,上面3片较小;雄蕊10,不等长;蜂蕊1,子房球形,上位,花柱2歧,柱头细小 。蒴果卵圆形,顶端2深裂,呈嘴状 。种子卵形,具瘤状突起 。花期6~7月 。果期7~11月 。
生于阴湿处、溪旁树荫下、山间小溪旁或岩石上 。分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扛、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
【临床应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取虎耳草鲜叶数片,捣汁,纱布过滤,加适量冰片,装入滴眼瓶内备用 。用时先用3%双氧水洗涤外耳道,将脓性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愈,慢性6例平均7天见效 。
【药用部位】
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
【来自何书】
《履巉岩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