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和黄山毛峰是怎么制作的呢

优质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 。优质的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那么碧螺春和黄山毛峰是怎么制作的呢?碧螺春的制作方法?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历时13~15分钟 。?炒青?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 。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成品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黄山毛峰的制造分系摘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采摘?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 。?杀青?是在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稳一致,每锅投叶量250~500克(嫩叶量少,老叶量多),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使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经3~4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揉捻 。?揉捻?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轻轻加揉,但应注意抖散,避免闷黄 。特别细嫩的芽叶,往往只需在锅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的白毫 。?烘焙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是毛火(子烘) 。一般四个烘灶并列一起,火温由90~95℃而逐个逐次降低(幅度5~7℃),出锅茶坯先在开头火温较高的烘笼上烘焙,待又有茶叶出锅时,将前茶坯移至第二个烘笼上来,以后逐次类推,流水操作,中间每隔5~7分钟翻动一次,手势要轻,约经30分钟,茶叶达到七成干即可下烘“摊晾”,这时中“毛火茶” 。?摊晾厚度3厘米左右,经30~40分钟,七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时,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并为一烘,进行下一步的老火烘干 。第二步是足火(老火) 。每锅叶量1.5~2千克,火温65~70℃,中间翻拌,由开始每15分钟一次,以后延长至每20分钟一次,直至全干 。?拣剔?除去劣茶杂质,同时叶脉水分继续向全叶渗透,稍有“还软”,再以70℃火温进行复火,使其充分干燥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综上,碧螺春和黄山毛峰虽然都属于绿茶,其基础工艺是一样的,但具体的操作却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其品质特征不同的原因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