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

南沙参介绍

【别名】
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汉语拼音】
nanshashen
【名称英】
Adenophorae Radix 。
【成份】
1.四叶沙参的根含三萜类皂甙为沙参皂甙 。
2.杏叶沙参的根含呋喃香豆精类:花椒毒素 。
【加工采集】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沙参属轮叶沙参、杏叶沙参、阔叶沙参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野生 。
【药材鉴别】
本品略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略扭曲,偶有分歧,上端较粗,下端渐细,长5~20余厘米,直径1~3厘米 。顶端常有粗细不一的茎芦 。表面淡黄色 。上部及茎芦上多有横皱纹,皱纹沟内有未去尽的褐色表皮,形成续断的环状斑纹 。中下部有皱纹沟纹,并有须根痕及褐色斑点 。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平齐,黄白色,呈散乱层片状,有许多裂隙,无木质心 。气微,味苦微苦 。
【药理作用】
1、本品有祛痰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 。
2、沙参的1:40浸液无溶血现象,但能与红血球作用变色而发生混浊沉淀 。
【炮制】
切咀,生用 。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
【性味】
甘,微寒 。归肺、胃经 。
【用法用量】
2~4钱 。
【宜忌】
1.不宜与藜芦同用 。
2.风寒咳嗽禁服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植物形态】
1、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 。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 。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 。夏季开花,花序圆锥状,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状,先端5裂,裂片条状;花冠蓝色,窄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浅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质花盘,花柱细长,突出花冠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 。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数种子 。
2、杏叶沙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 。主根粗肥,细长圆锥形 。茎单一,直立,上部分枝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窄卵形,长3~7厘米,愈向上部叶愈窄小,边缘有粗细不等的锯齿 。夏季开花,宽相近,蓝色 。蒴果近球形 。
【临床应用】
1.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 。每日1 剂,水煎服 。
2.百日咳: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 。每日l剂,水煎服 。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
3.肺结核,干咳无痰: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服 。有强壮止咳作用 。
4.胃阴不足,胃部隐痛: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
5.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 。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 。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
6.小儿口疮: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 。
7.虚火牙痛:大量南沙参(杏叶沙参)与鸡蛋同煮 。食蛋 。
8.产后无乳: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 。饮汤吃肉 。
【药用部位】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
【来自何书】
【南沙参】《全国中草药汇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