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造成普洱茶出现后续的膏化现象

原因是厌氧发酵起的主导作用 。大家知道,厌氧发酵属于固体发酵技术,也是微生物发酵最常见的一种发酵方式 。在我国的古代先人就是最早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酿造白酒 。这种酿酒方式最奇妙的一奌是,不具备模仿性 。就像普洱茶,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产品所附带的“勐海味”、下关茶厂的沱茶所具有的“下关味”,是其它地区所模拟不了的 。当然,云南普洱茶就其产地不同,还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口感与味觉,这其中的独特,都与加工区域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有关 。可不要小瞧了这种微生物菌群,它既是最有价值的地理标识,也是决定产品优劣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就像茅台酒厂发酵车间窖池里的一块窖泥,单位面积内其微生物菌群可达上亿个,你可以说它价值几万,也可以说它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也不为过 。这些窖泥恰恰是茅台酒生产的“最高机密” 。?同样,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厌氧菌群,也是极具价值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云南位于云贵川高原地带,其物种的多样性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造就了特殊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而各个产茶区以及茶叶加工厂又都处在大的微生态循环系统的小生态子系统中,其不同地理位置也促使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性 。我们相信,有些微生物菌种是迄今未科学界发现的,而这些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菌种,尤其是叁与普洱茶厌氧发酵的某个未知的厌氧菌一旦被发现后,有可能成为新的“药源” 。它的意义无论从经济上讲,还是从社会效益上看,都是具大的 。这是一 。?我们知道,绿茶类是不发酵茶,它的工艺特点在于最大限度保持茶叶原有的成分,既“保鲜”法 。如绿茶的杀青工艺,就是在高温下(100度以上),快速将多酚氧发酶及其它酶类破坏,使其化学分子链断裂,失去后续氧化的能力 。保持茶叶冲泡后的“鲜爽”度 。这种工艺能极大地保持原有茶叶的本味,也可称其为“原汁原味” 。然而,绿茶不能空腹饮用,民间称其“寒性”大,实际上是绿茶中很多化学成分不被人体吸收,多饮后对人的肾脏压力太大 。这是其二但普洱茶则不同,它是另一种工艺思路 。它是采用从表面上看很原始,但又是现代生物科技很难超越的厌氧发酵技术,将普洱茶由“生”向“熟”的方向转化 。就普洱茶后续发酵而言(专指团、饼、沱、砖,而非散茶),是以厌氧菌为主,有氧菌为辅的发酵模式 。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厌氧发酵的模式可以造成茶叶内大量化学成分的转化 。可将茶叶诸多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化为新的水溶性物质,由此也可将大量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变为人体易吸收的营养物...当然,我们这样解说普洱茶,并不意味对普洱茶有多深的研究,而且我们始终相信,随着对普洱茶讨论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大量新的发现和新的疑问 。套用生物科技界最流行的一个观点:任何一项研究,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 。(本文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