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让中国茶飘香海外

提起王秀兰,很多北京的老茶客都知道这位在茶叶界工作了近30年的传奇人物 。
从干茶叶这一行开始,王秀兰就明白“要做茶,先要学会做人”,因为人品如茶品,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市场,才能取信于消费者 。正是在这种管理信条的约束下,张一元的销售额逐年上升 。
“张一元已经有108年的历史,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能历经百年而愈加兴旺,真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如何把这笔财富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关心的 。”
为了保持张一元的竞争力,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压力下王秀兰很多事情仍要亲自动手,这对一个资产过亿元的企业老总来说,做起来并不轻松 。
为保证茶叶的质量,每年王秀兰都要到茶叶基地亲自监督采茶的过程 。为了让国内外宾客喝上可口的中国茶,她亲自拼制茶叶,并将工艺传授给茶庄的员工 。
值得关注的是,王秀兰在16年前接手张一元时,只有大栅栏内一家店,账面资金仅有6000元 。如今,这家百年老字号已成为年销售数亿元的全国茶叶界领军企业 。
中国茶走进奥运村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让中国的老字号终于有了展示本土文化的机会,而张一元也有幸承担了奥运村中国茶艺室的服务工作 。
“奥运村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开设茶馆,”王秀兰把中国茶艺室的工作看做是人文奥运的一种展现,“张一元有百年的历史,这恰巧与奥运会的历史相似 。而奥运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在此期间有了融合的机会” 。
王秀兰认为,中国茶艺室不仅是让外国朋友品茶,更多的是将中国茶叶文化与服务奥运的愿望传递出去 。
采访人员在资料上看到,中国茶艺室内充满了中国元素,祥云图案的墙壁上,中、法、英三种语言的关于茶的起源、分布、种类,茶文化发展,茶与健康,茶具、茶事的文字介绍掩映在竹影婆娑之中 。进门处的小桥流水,迎面的八仙桌,福禄寿喜纹样的青瓷茶具彰显着中国茶馆的传统味道 。
“除当家茶品‘茉莉龙珠’外,柚子花茶也是专门为运动员消夏祛暑而安排的 。”王秀兰介绍说 。奥运会期间,茶馆每天不仅安排茶艺表演,还增加了“中华茶韵”的茶舞表演 。“考虑到残奥会期间运动员的需要,还特别制作了盲文茶单 。”
为走出国门做准备
中国茶文化还没有被世界普遍了解,对此王秀兰一直很遗憾 。“我们在近几年已经在一些国家注册了张一元的商标,但担心中国茶不适合外国人的口味,海外开店的事就被耽搁了 。”
在奥运历史上,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都借助奥运的巨大影响走向了世界,创造了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产值 。“茶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 。能够和奥运结缘,我们一定不负中国茶人所托,让中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 。”王秀兰说道 。
【王秀兰:让中国茶飘香海外】事实上,王秀兰在负责中国茶艺室工作后,增强了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信心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前来光顾茶艺室的外国运动员那么喜爱中国茶,不分地域、民族都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茶历史的茶舞表演情有独钟 。”
对于中国茶未来发展的途径,王秀兰认为中国人做茶很讲究,尤其是对工艺、口感、汤色的要求远远高于国外的标准,而本次中国茶艺室内的茶叶都对口感和汤色进行了新的工艺调校 。
经过精心的准备,中国茶艺室提高了中国茶在海外的地位,同时还吸取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我们的服务人员不仅可以用双语服务,管理上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中国茶走出国门做好了准备 。” 王秀兰说 。
对话
采访人员:为筹备中国茶艺室,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
王秀兰:通过一年多的准备,进驻奥运村的服务员通过培训工作,已经达到了服务奥运会的要求,这为企业人才贮备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一些员工过去在柜台表现不错,但通过强化学习,才发现过去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而且本次“进村”的15套品种里,都是选用了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而且对泡茶的工艺进行了改进,经过相互学习,更加适合外国人的喜好 。
采访人员:茶叶质量安全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您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王秀兰:对于进中国茶艺室的茶叶我们都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并且增加了多种检测手段,严把质量关 。特别是西湖龙井等高档茶叶进行了精选,完全是手工采摘的品种 。其实,一些茶叶的品种都是平时我们门店进的茶叶,平时的检测都已做完,只不过增加了工艺上的把关而已 。像花茶,我要求第一泡就要沏出浓郁的茉莉花香,口感上也做了简单的调整 。
采访人员:您在负责中国茶艺室后,对今后的工作管理有何启发?
王秀兰: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内,的确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 。与奥运会合作企业接触,对跨国公司内部先进管理有了很深的了解,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而通过为奥运会服务,让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与众多运动员的接触,为研发新的后奥运经济产品也提供了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