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玛卡

从鲜为人知到如今在市场上热销,从无人认可到广为人知,这味“舶来品”用了6年 。  据统计,在2011年,每1000人中只有1人知道它的存在;到了2013年,这个基数变为500人;到了2014年,随着CCTV及生产商的大力宣传,认知度已经变为每5人中便有1人认识它 。  这味舶来品便是玛卡 。    玛卡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玛卡独行菜的胚轴 。原产于秘鲁海拔4000~4500m的安第斯山区,是罕见的高原作物,药食兼用 。过去20年间,流行于世界各地,被视为秘鲁七大旗帜性产品之一 。玛卡从白到黑,有多种颜色,现代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色、紫色、黑色三种色型上 。  为什么说它是舶来品?因为,在2002年以前,在中国本土基本上是没有它的身影的 。2001年肖培根院士在《国外医药》中首次介绍玛卡,综述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上市产品等情况 。2002年玛卡在云南会泽首次引种成功 。  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 。独特而严苛的生长条件使得它如今也只在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区域,近些年,在四川、新疆、西藏等地也有人去尝试推广种植 。  玛卡传统作为营养食品,补充体力,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提高生殖能力、改善前列腺炎、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抗紫外线辐射等功效,有秘鲁人参、秘鲁国宝等美誉 。    但是,2011年5月18日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玛咖粉为新资源食品 。所谓新资源食品,是指在我国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食品 。新资源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禁止以任何形式宣传或暗示疗效及保健功能 。但目前市场上对玛卡的宣传多夸大其功效,作为保健品来销售 。  从源头上来说,玛卡是生活在高山地区印加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它的鲜根可以作为蔬菜,直接烹调食用或干制贮藏起来,还可以和其他辅料一起榨汁做饮料 。  目前云南栽培玛卡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80%,成为玛卡在中国的主产地 。科研人士在走访调查后收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玛卡,发现在外观形态方面,与秘鲁原产玛卡差异较大 。双方对比药用含量尚不清晰 。所以也不能断定两个产地的玛卡在对人体改善的影响上有差异 。  在2013年以前玛卡均以统货的形式出售,不分黄、紫、黑,价格在200~300元(千克价,下同)不等,2013年左右销售商开始区分颜色、个头 。因为黄玛卡产量大、价格最为便宜,紫玛卡和黑玛卡产量小,而且黑玛卡在宣传中被认为是功效最强的,因此黑玛卡的价格最高 。    如前文所言,玛卡在秘鲁,就像熊猫在中国一样,被奉为国宝,秘鲁总统也曾将玛卡作为国礼送给各国元首 。到了1992,联合国的粮农组织也开始向世界推荐玛卡,认为它是一种难得的营养补充剂 。后来传入中国后,由于商家的广告宣传以及过度宣传,玛卡似乎有些被神化,成为了壮阳剂,然后各种消费平台上的广告层出不穷,乱了消费者的眼睛 。  2010年发表的一项系统评价回顾了以往关于玛卡与性功能的随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经过检索,只发现了四项符合要求的研究 。这些研究中的受试者数量很少,而且他们对“性能力”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了勃起功能问卷作为指标,有的评价的是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性欲望变化 。四项研究中有两项显示有效,另两项则没有发现吃玛卡的受试者与安慰剂组有什么差别 。论文作者认为,目前关于玛卡与性功能的研究数据实在有限,难以说明什么问题 。  总的来说,玛卡作为一种天然能量食物还是被认可的,而他背后所鼓吹的功效则确实被夸大了,这是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所作,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 。  诚然,玛卡确实是一味不错的食物,因为从被发现起,它便是作为食物来服务于人类的 。而食物,自然对身体有益,我们在对待这类被“炒的”火热的新型保健食品上,还有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在评判好坏的同时心中还要有一杆秤叫“值不值得” 。  如有遗漏,还请补充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