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有天津八大家 只余茶庄正兴德

初到天津的那个清晨 , 出租车领着我缓缓穿过天津的街区 , 暖暖的阳光掉在了这个有点萧瑟的城市 , 掉在了那些断瓦残墙之上 , 突然给了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
下车后 , 漫步来到东马路 , 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正兴德茶庄 。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正兴德原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 , 它以“绿竹”形象傲世至今已两百多年 , 在它面前 , 似乎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从过去飘了过来 , 让人一再凝思那些遥远的岁月 。
天津八大家之一
说到正兴德的发家史 , 我们不能不提到天津的“八大家” 。
从咸丰初年开始 , 韩、高、石、刘、穆 , 黄、杨、张八大家族成为天津公认的“八大家” , 在各大家族姓氏之前 , 人们习惯地冠以堂名字号或居住地点 , 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 。“正兴德”就是“八大家”中最有名的穆家创立的 , 在穆家的所有产业中 , 迄今为止惟一没有衰落的也只剩正兴德茶庄一个字号 。
穆家先祖穆重和 , 原籍浙江钱塘县 ,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 , 随燕王朱棣北上 , 驻兵津乡一小村落 , 后在此落户 , 称穆家庄 。把穆家庄迁津城关的始祖名为穆兴永 , 原是走街串巷 , 贩卖米面的小贩 , 常与天津县城西北角小伙巷街常姓小面铺有业务联系 , 常家见他为人忠实勤劳 , 便留他在铺子里当伙计 。相处日久 , 常家老夫妇便把独生女儿嫁给了穆兴永 。
穆兴永虽然目不识丁 , 但是苦心钻研粮行业务 , 终于掌握了一套生意经 , 渐渐壮大起来 , 在天津粮行里很有名气 。穆兴永所生的四个儿子文杰、文俊、文英、文伟均在米面铺里干活 , 所有采购、运输、加工等工作 , 都由四兄弟亲自办理 , 从不假手他人 。他们懂得捉住粮食歉收的时机大量进货 , 囤货居奇 , 获利颇丰 。此后 , 穆家的生意便从“盛兴号”米铺、扩展到“正兴号”钱铺、“长兴染坊”、“正兴德”茶叶店、“大兴号”洋货铺 , 还在小伙巷、针市街、竹竿巷、估衣街等处购置了铺面、房产40多处 。尽管业绩斐然 , 但穆家的产业最终还是因为外国资本的进入而备受冲击 , 直至衰落 , 惟一例外的就是“正兴德”茶庄 。
独创“绿竹” 商标
“正兴德”茶庄原名正兴茶铺 , 咸丰七年(1857年)茶铺重修扩建 , 并更名为“正兴德”茶庄 。最初 , 正兴德只在天津就地购买两湖所产的素茶和安徽六安大叶 , 然后在门市出售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资金的不断积累 , 他们改派人到河南周口寨购买六安茶和大香片 , 然后运回天津出售 。
随着茶叶销量的逐年提高 , 正兴德制定了“大量生产、新法制造、直接采购、直接推销”的办法 , 不仅先后在北京、保定、沧县、泊镇设立了分店 , 还进一步在周口寨开设了薰制厂 , 自行薰制花茶出售 。其后 , 又在福州设厂 , 并逐步发展到杭州、黄山、六安等著名茶叶产地 , 就地收购 , 就地加工 , 然后运到天津及所属分店、代销点出售 。为了防止假冒 , 正兴德还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了“绿竹”商标 , 图案上除绿竹外 , 还绘制有行云和流水 , 以象征不屈不挠并祝愿所产茶叶万古常青 。
在销售上 , 正兴德以“货高秤足、薄利广销、包装坚固、装璜美观”来吸引顾客 。根据销售对象不同 , 正兴德把茶叶分为高利、一般和薄利多销三大类 。对于只有绅商富户才能喝得起的红茶、龙井、普洱、乌龙等高档茶叶 , 他们采取高利策略 , 利润在一倍左右;对于富裕人家饮用 , 每斤售价在4.8元以上的茶叶 , 利润为50%;对于斤价在3.2元以下的茶叶 , 计利为30%;1元以下的 , 计利为20%;对于大众喜欢购买 , 价格在0.9元以下的茶叶 , 利润只有10% 。
亏损十万拼掉对手
正兴德的成功 , 为经营者带来大把的利润 , 也招来了大批的竞争对手 。加之当时天津工商业繁荣 , 人口增加 , 茶叶需求量扩大 , 经营茶庄的人愈发增多 , 著名的有卞家经营的元兴茶庄、孟家开设的泉祥茶庄等 。
为了战胜同行 , 正兴德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每年用于电台和报纸的广告费都在一万银元以上 , 年终还要向有关单位赠送日历几万份 。此外 , 正兴德还与同业开展过“拼价”竞争 。如天津乾祥厚茶庄 , 为军阀王占元开设 , 资金雄厚 。为了和正兴德比高低 , 它开业之时买了一些正兴德的茶叶作样品 , 然后照样配制 。正兴德发现后 , 暗自将茶叶质量提高了一些 , 但价格不变 。后者知道后再仿照 , 正兴德就再提高 。如此反复过后 , 乾祥厚的经营者一怒之下 , 把每斤成本为1.2 元一斤的茶叶 , 降低到0.92元一斤出售 。但正兴德也毫不示弱 , 相应降价奉陪 。因为正兴德是直接从产地进货 , 产品成本低 , 质量好 , 加之又善于进行广告宣传 , 一年后 , 正兴德虽付出了当年亏损十万银元的代价 , 但对手乾祥厚却也因此而销声匿迹 , 关门了事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正兴德凭借过硬的茶叶品质生存了下来 , 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1926年 , 正兴德挤进天津最繁华的地段 , 在当时的法租界梨栈大街(今和平路、长春道口)开设了第一支店 , 为四楼四底 。1935年 , 又在天津市东北角开设了第二支店 , 为四层高楼 , 门面和柜店均用大理石装璜 , 柜面包以铜皮 , 内部为现代化设施 。正兴德在天津的三个茶庄都批零兼营 , 每日营业额达五千银元 , 年销茶叶300余万斤 , 全年盈利20余万元 。到了30年代末 , 正兴德已积累资本百余万银元 , 产品远及华北、东北、西北一带 。设立有函售部 , 函售业务远及新疆和哈尔滨 , 营业额达数万元 。设立有代销点 , 代销店最多时有800多家 , 一直伸延到东北、西北腹地的中小城市 , 正兴德因而成为驰名三北(华北、东北、西北)的大茶庄 。
1955年1月 , 茶庄公私合营 。“**”期间 , 更名为“工农兵茶庄” 。1980年 , “正兴德”恢复老字号 , 重新注册“绿竹”商标 。同时恢复自采、窨花、拼配的经营方式 , 挖掘整理传统工艺 , 聘请老店名师 , 开发系列名茶 。1994年4月 , 因拓宽北马路工程 , 正兴德茶庄被拆除 , 迁至东马路少年宫旁 , 并在官银号菜市街北口设有经销点 。
漫步天津街头 , 许多新的城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当一片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时 , 有多少人会想念那些已经消失的旧迹?当一片商业的喧嚣淹没了正兴德两百多年前行的脚印 , 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那些难忘的茶事呢?
初到天津的那个清晨 , 出租车领着我缓缓穿过天津的街区 , 暖暖的阳光掉在了这个有点萧瑟的城市 , 掉在了那些断瓦残墙之上 , 突然给了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
【旧有天津八大家 只余茶庄正兴德】下车后 , 漫步来到东马路 , 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正兴德茶庄 。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正兴德原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 , 它以“绿竹”形象傲世至今已两百多年 , 在它面前 , 似乎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从过去飘了过来 , 让人一再凝思那些遥远的岁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