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药物何以清心除烦 竹叶更善疏散风热

一直以来,中药的学习都是难点 。一方面,因为学生大多入学不久,专业知识尚不全面,无法全面理解药物的功能主治 。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中药教学,切断了传统思维在中药药性和功能教学中的使用,使得中药学习几近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 。绝大多数人,都感叹中药学习难,记忆难 。尽管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后,考试通过,但如果不经常应用,时间一久,还是会忘记 。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药物是大自然的产物,无一不遵循着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 。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生长过程,都反映了其自然偏性,也都可以解释或者提示其自身可能具有的功能 。因而,从这些线索出发,分析其与药物作用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会形成长期记忆,有一种妙趣横生、过目不忘的效果 。本文以竹类药物为例,说明这种学习和教学的思路、方法和意义 。
1.竹类药物何以清心除烦   这里的竹类药,是指中药教材中来自于竹子的不同药物,包括竹叶、天竺黄、竹茹、竹沥等 。虽然这些药物各有各的功能,但都可以清热除烦,治疗心热所导致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病症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竹类药物具有这样的作用呢?当然,大家可以尝试从药物成分分析,但古人在认识这些药物的时候,遵循的肯定不是现代药理的思路,况且现代中药研究的成果,在全面说明药物的性能方面,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就不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竹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虽然四君子都是以物喻人,但按照五行学说,夏为火,对应于心 。竹子的形态生长特征最能反映中国文化对心的本质认识 。竹子坚硬挺拔,如人心之直率坚强 。竹子生长有节,喻人做事要有礼有节,知进知退 。竹子中空,喻人心当谦虚好学 。离卦中空,对应于心,与此同理 。所以竹类药物与心有特殊的联系 。心的主要生理特征,是心欲软 。意指心于五行为火,最易受到火热之气的影响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心热过剩,则扰动心神,出现烦躁失眠表现 。竹类药,性如心,故入心清心热而除烦 。这应该是所有竹药都可清心除烦的重要原因 。  2.竹茹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竹茹是临床常用药物 。以竹茹为主药的温胆汤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闻名于世,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 。竹茹可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善治痰热郁胆、肝胃不和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之证 。所以温胆汤以竹茹为君 。至于为何竹茹具有如此功效,除了性味之外,鲜见其他合理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应该来自于竹茹的药用部位 。此药来源于竹壁的中层 。竹壁之中层对照人体,当属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为少阳所主,胆为少阳,故此药专入胆腑 。胆为少阳,其气易郁化热,胆内藏胆汁 。胆热则易煎熬胆汁为痰 。此外,胆生发之处,为心所在 。故胆热易致心热,而见烦躁失眠 。胆热亦易上犯与胃,致胃热生痰,胃气不降,故可见恶心呕吐 。所以,竹茹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其来自于竹壁的中层这一与半表半里相同意象所决定的 。  3.天竺黄主治特点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 。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竹杆内的分泌物,如人体之津液 。以火烤之,则似人体火热亢盛,煎熬津液成痰 。所以天竺黄的主治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邪热亢盛,热极生风,如大火焚林 。另外一个则是火热煎熬津液成痰,因为火热较重,痰多黄稠而黏 。热极生风兼痰则可导致小儿痰热惊痫,抽搐或中风痰迷 。热扰神明,痰闭心窍则可导致神昏 。当然,小儿痰热壅肺,热重痰黏者,也是天竺黄的主治病症 。  4.竹叶更善疏散风热   按照五行学说,植物的不同部分分属五行 。树根从土壤里汲取营养,然后经树干输送至其他部位 。人体脾主运化,所以树根和树干对应于脾 。树的枝条细长,向上向外生长,如木之生发,所以对应于人体的肝 。花果在最上端,是植物成熟的结果,所以对应于心 。种子是下一代的基础,如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 。而树叶,形扁平,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天之清气,如人体肺之呼吸,故对应于肺 。植物不同部位的形态差别,应该是五行之气的运动状态不同造成的 。叶子大多扁平,说明其气向外扩散 。肺的形态与植物的叶子相似,也是因为肺主宣发 。外邪入侵,容易影响肺气的宣发,治疗外感病变,需要进行宣散的时候,使用的药物多来自于植物的叶子 。所以与其他竹类药物相比,竹叶的主要功能,以宣散风热为主 。如银翘散、竹叶石膏汤,都以竹叶宣散风热 。当然,因所有竹药均可入心,竹叶当然也可以清心除烦 。所以,竹叶的最佳主治,是风热表证兼有心热烦躁者 。  5.竹沥清热开窍的原因   竹沥是竹子的分泌物,清稀如水,具有焦香之气 。清稀则可稀释黏稠痰液,香气可通窍,焦气入心,又入心清热,所以善治痰液黏稠、闭阻心窍之中风昏迷或惊风癫痫,可稀释排除痰液,起到开窍清热的作用 。因为清稀如水,与人体津液相似,津液主要由肺胃所主,所以又入肺胃,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浊 。临床可用于痰热壅肺,黏稠难出,或胃热烦渴之证 。  6.结语   中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遵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任何事物的外在表现,都是自然界基本规律的某种表现形式 。因而,从药物的形态色泽、气味、质地等可以了解药物的偏性,从而认识药物的主治 。以上仅是笔者以竹类药物为例,简要说明如何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药物的作用 。实际上,所有的药物都遵循这样的基本规律 。而从这些基本的药象出发,不失为一种学习和掌握药物功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路玉滨(1964-),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意象与功能等研究 。现居美国明尼苏达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