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保健是关键章穆饮食养生思想

章穆(1743~1813年),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清代医家,著有《调疾饮食辩》、《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物指南》、《五种心法》等书 。现结合其著作《调疾饮食辩》来对章穆的饮食养生学术思想作一介绍 。
重视饮食防治疾病
我国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 。《调疾饮食辩》是一本采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本草学专著 。章穆主张病人的饮食必须与病证相结合,认为如果病人“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书中所载各种食物配方皆从治病疗疾的角度出发,援引各家学说,详列食物的适应病症,以满足临床实用需要 。如“冬瓜汁”条,称其“能除烦止渴,退热解暑,和中益气,利小便,消肿胀” 。“《古今录验》方治产后久病,津枯口燥,四肢浮肿”,“《兵部手集》治水肿危急”,“《圣济总录》曰:水肿烦渴,小便少者,冬瓜内白瓤煮汁淡饮,以多为妙”,“《杨氏家藏方》治10种水气、浮肿喘急”等 。又如枇杷,“性专入肺,能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呕逆,主上焦热(出《日华子本草》),久患肺嗽人宜之 。而味兼酸则不纯正 。《食物本草》曰:同热面食,令人患热 。叶治肺热久嗽,又治时行温热,呃逆,呕吐,泡浓汁代茶饮 。木皮煎汁冷饮,止吐逆不下食,能疗百药不能止者(《千金方》)” 。
如燕窝,“性能补气,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 。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宜之 。最佳者每枚可重一两以上,白色如银,琼州人呼为崖燕,力尤大 。一种色微红者,名血燕,食品所贱,云能兼补血分 。有表邪人切忌 。”
我们知道,燕窝性味甘平,能滋阴清热,补益脾胃,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钙、磷、钾、硫等,适用于老年肺阴虚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胃阴虚所致的噎嗝反胃,以及气虚自汗等症,久服每获佳效 。
注重保养脾胃
【脾胃保健是关键章穆饮食养生思想】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一切饮食均需经脾胃消化转输,才能将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脏腑,充养四肢百骸 。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气血的强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病人所服的药物,也需经脾胃消化吸收才能发挥作用 。但病中之人,胃气功能多半受伤,“盖诸药温凉补泻性各不同,一饮下咽,总由胃气传布,病人胃气既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药之气味即殊”(《调疾饮食辩·粥说》) 。脾胃一伤,不但影响药物输布发挥作用,更不利于胃气恢复,影响病人的康复 。但如能注意调理病人饮食、保养脾胃,不但可以避免药物伤脾,利于药物的吸收,还可以辅助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章氏认为“病人饮食,借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即是此意 。粥可补益胃气,是常用的食疗方法 。《调疾饮食辩》中论述了用粥治疗疾病的原理 。认为“凡用药,性速则有功,行迟则无力 。古法所以有人行十里、五里、一里之限也 。若其停蓄不行,变为酸水,尚何功效之与有 。惟以谷气助其胃,以热气速其行,而桴鼓之应,乃迥非汤剂所能及 。此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 。”同时收载粥类方剂53种之多,论述了用各种不同谷物及辅料煮粥的功效应用,并对煮粥原则和应用时的注意点进行了总结 。
“各种粥,通用白粳米或籼米,惟热病用粟米,表虚、肺热用糯米、秫米 。妙用总在热啜,尤须久煮极烂 。”其余如菜、果、鸟兽、鱼虫等,在述及其食用功效时,章氏也很注重从保养病人脾胃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理 。他在《调疾饮食辩·谷类》中说:“粟米粥性能养脾胃,百病不忌 。与籼米、粳米同,而粟熟于秋末冬初,秉清凉之气 。故《别录》曰:养肾,去脾胃中热,利小便,解烦渴 。”而对于“胃寒呕吐、泄泻,气痢,腹痛者可食葱白粥,将葱白细切,俟粥将成之时投入,煮熟热啜取汗可散寒,行气”;对于“胸腹胀满,冷痢刺痛,蛔虫上膈,烦躁吐涎者,可将川产花椒研末,去纤入粥服食,疗效颇佳”;而对于“脾胃虚弱、泄泻、肾、肺气虚者……”,则宜食用薯蓣粉粥即山药粥 。
章穆还在书中列天门冬汁等32种,有土茯苓汁、苎根皮叶汁、桑叶汁、紫苏叶实汁等,把药物制成液汁,具有流质的特点,不仅吸收决,而且可养胃气,药与汁相得益彰,对老年人尤为相宜 。
强调饮食禁忌
病证本身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也有阴阳寒热偏性之别 。如果不加以区分,不能对证施食,则会加重病情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 。”对于与病症不相宜的食物应嘱病人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禁口”或“忌口” 。章穆说:“饕餮之人但贪口腹,不遵禁忌,误在放纵;谨慎之人不知物理,概不敢食,误在拘泥 。加之嗜好万有不齐,风土五方各别,误投害固非浅,而当食不食,坐失亦多矣 。然毕竟谨慎者误小,放纵者误大,数十年中,常见用药不误而病日深者,皆不遵禁忌之人也 。故书中谆恳言之,愿举世病人各以生命为重,慎勿欺瞒医人,偷食不宜之物,以自丧其生,且令医人蒙不白之冤也 。”
章穆在《调疾饮食辩》中对于不同的食物不仅指出哪些人适宜食用,同时指出哪些病情不适合应用 。对于易起疑惑的,必反复申明其中道理,使后学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如在书中章氏力劝医者不要让病人食用炒米汤部分最为典型,认为炒米汤“此天下第一害人之物,宜痛心疾首与病家严申厉禁者也 。”为阐明道理,作者细数炒米汤“五害”,以解医者心中之难,更使患者免受炒米汤之害,“试思米经火炒,煮之水清无汁,嗅之无气,食之无味,是去其甘香之正性,必不能充养脾胃,一也;味苦而淡,不能下咽,故常枵腹而胃气不充,药何由效,二也;性热伤阴,败人津液,三也;不能充养胃气,弱者将自此不复思食,强者得火气以助其热,必旋食旋饥,饥而又不许食粥饭,势必借助于饼、饵、馎、饦诸不益人之物,病更难愈,四也;且也任如何摊晾,总不能去火气,病寒者害在伤胃,病热者必且留邪,五也 。坐此五害,故凡死于病者十之一,死于药者十之三,死于炒米汤者十之六七 。”
为让人相信食用炒米汤的坏处,章氏不厌其烦,并让人可以试验,“设使不信,倘世有父母患病,为之子者先且自食二三顿,此亦父饮药子先尝之通议,视其口中尚能知味否,腹中尚能泰然否,精神尚能照旧否 。”并说如果炒米汤没有害处,那么就是自己瞎说,读者可以将《饮食辩》之书焚之等等,“如其无害,是杏云老人为谬言,可以等诸野田泄气,可将吾书焚之、弃之,酱瓿覆之 。不然,平人且不能当其害,何况病人 。当奉吾说为师之箴矣,当听吾言如朦之诵矣 。”其用心之良苦,为病人健康安全全面考虑,可谓是真诚之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