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能御寒吗常见的保暖方式有哪些误区

一、酒能御寒吗喝酒取暖,这是大众认识的一种误区 。人们喝酒后有热乎乎的感觉,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肌体的代谢,释放出能量 。但这是短暂的舒服,随着血管扩张,热量大量丢失后,反而会感到寒冷 。
喝酒可活血、有利关节的说法更是不科学的保健法 。因为酒能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对关节的疗效没有意义 。
此外,长期饮酒也会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脚软无力,腰背疼痛 。经常饮酒会使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酒精对消化道的不断刺激,会加重肝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炎、胃炎等患者的病情 。长期饮酒还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肝硬化,它可引起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导致死亡 。
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会导致醉酒者昏迷 。醉酒者神智不清,如醉倒在室外的严寒之中,还会有冻死的危险 。
喝酒后,酒中的乙醇进入血液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寒冷反应不敏感,使饮酒的人误以为喝酒能御寒 。
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反而会使体温下降 。因此,以喝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
二、常见的保暖方式有哪些误区喝酒御寒、吃火锅保暖、一个取暖贴贴一天、电热毯通宵开、出门必戴口罩……天气越来越冷,网上的保暖奇招也是层出不穷 。然而,这些保暖措施靠谱吗?专家认为,很多人“想当然”的保暖招数其实是误区 。
一、喝酒能御寒?酒后会更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熊龙根说,喝酒时产生的温暖感觉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 。相反,体内的热量被快速带到身体表面后,更快地通过皮肤表面散发出去,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 。当体内热量产生速度不及散失的速度后,人就会感觉冷起来 。单纯通过喝酒御寒不靠谱 。
二、吃火锅保暖?并非人人合适!
冬令时节,大家都喜欢吃热气腾腾的火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文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锅底 。其中,阳盛、体质强壮的人,其实并不适宜吃火锅 。而那些四肢怕冷、畏寒的阳虚者比较适宜吃火锅 。相反,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 。
三、一个取暖贴贴一天?小心低温烫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健教授提醒,取暖贴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个位置 。这样做会有低温烫伤的危险 。“皮肤会慢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发生溃烂” 。他说,一定要注意定时给取暖贴“挪位” 。他提醒,皮肤热敏感度低的人群,如老人、糖尿病患者等不宜使用 。此外,儿童、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都最好不要使用 。
四、电热毯通宵开?皮肤会干燥瘙痒!
除了取暖贴,电热毯被喻为另一种“取暖神器”,很多人通宵都开着电热毯 。可是,这也是误区 。
如果长时间开着电热毯加温,会使皮肤水分的蒸发增加,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发生瘙痒甚至过敏等皮肤问题 。通宵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同样也有低温烫伤的危险 。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不要整晚通电,睡前通电加热使被窝暖和后,最好关掉电源;过敏体质者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纯棉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并涂抹保湿润肤霜 。此外,老人小孩慎用电热毯 。
五、出门必戴口罩?反而降低应激能力!
寒冷天气,很多人认为戴口罩可防寒 。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飞鹏说,如果老戴着口罩,首先,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都得不到锻炼,应激能力反而会下降,因而更容易感冒;其次,口罩会阻隔从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散发,同时,又会影响氧气的补充,使得人体吸入了更多的废气,这样,容易使人变得疲倦;第三,细菌很容易黏附在口罩上,而口罩离口鼻最近,也容易吸入细菌 。
“尤其是孩子,如果老戴口罩,除了应激能力会下降,氧气的不足还会影响大脑神经的发育 。”陈飞鹏说,除非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平常出门最好不要戴口罩 。
三、冬天什么食物可以御寒1、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 。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
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一般蔬菜较多、肉类很少的饺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则营养素损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虑水煎、蒸等方法,而肉类较多的带馅食品适合用来煮食 。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
2、馄饨
馄饨名自“混沌”而来 。《燕京岁时记》有“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说明馄饨因形取“混沌”音,“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 。溟涬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太始经》) 。冬至吃馄饨有纪念此日一阳复生、开天辟地之意 。后世不再释其义,只传“冬至馄饨夏至面” 。
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馄饨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蛋白质种类齐全,有馅有皮,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
3、鸡汤
冬季喝鸡汤对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鸡汤可以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促进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的缓解,还有利于体弱多病者增强抵抗力 。
【酒能御寒吗常见的保暖方式有哪些误区】炖汤主要是为了饮其汤,其次再食其肉,所以我们不提倡用高压锅炖汤,因为营养物质需小火长时间慢慢加热才能出来,而用高压锅熬制的时间短,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熬制鸡汤应该用砂锅,先大火烧开10分钟后再转小火 。在熬汤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揭盖,揭盖容易“跑气”,这样汤就没了原汁原味 。
4、汤圆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养生食用 。汤圆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养肺,适合“白色养肺”的五色进补主题 。
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 。
5、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 。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 。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
要熬出又软又滑的粥泡米是第一步,至少浸泡30分钟让米粒吸收水分 。如果加入豆类等食材一定要单独泡水一小时以上,吸入水分后再煮更容易软烂也易于消化吸收 。俗话说“煮粥没有巧,三十六下搅”,一是旺火时搅拌防止米粒粘锅;之后小火慢熬时搅拌米粥会让米粒搅散,米粥变得更加浓稠 。
四、适量喝酒有哪些好处1、预防心血管病:少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从而便可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
2、消除疲劳和紧张:少量饮用白酒,能够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劳,松弛神经的功效 。
3、开胃消食:在进餐的同时,饮用少量的白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当然过多饮用会导致肠胃不适 。
4、驱除寒冷:白酒含有大量的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 。
5、舒筋活血:中医认为,白酒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淤的功效 。这一功效早已在我国民间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
6、促进新陈代谢:白酒对于含有较多的酒精成分,且热量较高,因而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对全身皮肤起到一定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还可以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这种良性的刺激作用还能欧作用于神经传导,从而对于全身血液都能有一定良好的贯通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