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兴盛于唐代的茶,在宋代又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 衡量 。从茶叶的出产地区来看,茶业的重心南移,表现在建茶(福建生产的茶) 的崛起 。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宋代处于由团饼向散茶转折或过度的阶段,以便简 化制茶、减少烹饮手续 。从品茶的角度来看,宋代的时尚已经大不同于陆羽之 时 。
宋•黄儒《品茶要录》在谈到当时品茶的风尚时,经常要与陆羽时代进行比 较 。他认为当时的时代不同,因此鉴赏的眼光也就不同:“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 。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 。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而趋时之 好 。故殊绝之品,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 。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
按黄儒的说法,陆羽所知的属于宋代的草茶,所以制作时“蒸芽并叶,畏流 其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常恐去膏” 。“膏”就是茶叶的汁液,陆羽时代制茶惟 恐汁液流失 。但宋代“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膏” 。也就是要尽量榨去汁液 。实际上榨去汁液的茶,滋味淡薄,从饮用的角度,质量并不好 。但黄儒所说的殊 绝之品,在宋代层出不穷 。往往一种新出规格品种的上等茶,很快就被另一种新 茶所取代 。宋代上等茶品更新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
要了解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必须注意到一个畸形的侧面——“斗茶” 。在宋 代某些士大夫之间,已经不在乎它滋味的厚薄,而在乎以“斗茶”结果论茶的好 坏 。“斗茶”盛行于宋代 。士大夫每以此来夸示他的茶道和茶叶之好 。所谓“斗 茶”,据宋•蔡襄《茶录》记载: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建人谓之云脚粥面 。钞 茶一钱匕,先煮汤,调令极匀 。又添注之,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明、着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
【品茶与“斗茶”】除此以外,斗茶还需要配合从收藏、炙、碾、罗、候汤、熇盏等程序,还要 有一整套与之配合的工具和盛茶的器皿,要选择特定地区的茶叶和水,这才能称 得上“斗试家”必备的行头与技艺 。更有甚者,可以茶汤的文理水脉组成图像,谓之“茶百戏•
推荐阅读
- 喝大麦茶的功效与禁忌
- 地菜煮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 苦菜干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的生活药用功效
- 葡萄干豆浆的功效与作用
- 肢体小活动解除“坐班”小病痛
- “周一综合症”不是小问题
- 胡桃核桃的功效与作用
- 春季吃韭菜最好 但千万别与这物同吃
- 通山五号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