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

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普洱茶已成为名重天下的大产业和大品牌了 。清人赵学敏(1730~1810)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中说:“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并引<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本草纲目拾遗》中还说:“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变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
赵学敏这段记述己对普洱茶的产地区域作了准确的判定,并对“性温味香”、“清香独绝”的普洱茶的药用功效作了说明 。清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也说:“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民国柴萼<梵天庐丛录》(1925)记载“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品茶者谓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 。”几篇文章记述大同小异,都说普洱茶产于普洱山,且香气和茶性都非常独特,可见普洱山确实是普洱茶的最早产地,也是最正宗的普洱茶原产地 。哪里是普洱山呢?据《茶王赋》(1992)记载:宁洱县贡茶首推西门山茶,西门山亦称普洱山、天壁山 。史料云:“普洱山在云南宁洱县境,山主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 。普洱山就是宁洱县城后的天壁山,原来满山茶林,惜乎20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成了小高炉里的燃料,一棵也未能逃脱厄运,如今仅剩粗大的茶树桩让人叹惋,让人凭吊了 。
清雍正七年(1729),为加强对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管理,清政府适时在普洱设立了普洱府,并建立了流官体制,加强对所属三厅一县一司的管理,其核心是促进茶叶种植的科研和发展,形成大宗商品,为朝廷增加税收并承担向朝廷进贡的责任 。普洱府的设立对普洱地区的茶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茶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普洱府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加工和贸易,普洱成了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学界公认,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是马帮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天赐的特殊工艺,拥有马帮这种特殊交通工具的是茶商,普洱就是茶商云集、趋之若鹜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茶商沿着以普洱为起点的五条向外辐射的茶马占道,将普洱茶介绍、销售到世界各地,世界因此得知普洱茶 。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成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普洱府不仅是普洱茶的集散地,而且是最早的原产地,对周边地区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
那么,哪些地方属于古普洱府辖地呢?据《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2001年)中记述:“清雍正七年置普洱府,领一县三厅一司,即宁洱县(今宁洱县)、思茅厅(今思茅区)、威远厅(今景谷县)、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乾隆、道光、光绪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三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孟连三县及双江、沧源部分地区” 。可见,普洱府按今天的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地区部分地区 。普洱府大部分地区属于今天的普洱市所辖区域,普洱府治所也设在今天的宁洱县城内 。
普洱设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相当于后来的税单+准运证)、茶税及督办贡茶厂 。清雍正十三年(1735),普洱茶名震京师,普洱府当年发出“茶引”3000引(3000担),普洱茶产销两旺,城内外众商云集 。秦晋、两广、四川、江西、两湖,以及石屏、腾越、下关、玉溪、通海、普洱等地茶商纷纷在普洱府署宁洱城和以普洱茶贸易为主的茶马古道沿途城镇,建立茶庄、商业会馆,对茶叶进行加工、精制、包装、运输 。
清道光、同治年间,宁洱城的普洱茶经贸商务活动达到高潮,城内城外,众商云集,足有300余家堂馆店铺 。据《普洱县志》载,仅茶庄就有六七十家,每年茶销量约570吨 。较大的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福美祥、元盛号、广兴隆等20余家,大多经营、加工茶叶,其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紧团茶、改造茶、团饼茶、方砖茶、牛心茶、人头团茶等 。
檀萃1799年撰的《滇海虞衡志》中说:“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也 。”就是记述当时普洱茶生产和交易的盛况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宁洱城中有来自全国各省的数十家商会和商号,有无数来往的马帮,甚至包括从西藏雪域到来的马帮 。来自周围各大茶山的大量晒青毛茶,以及部分紧压茶,源源不断地沿着茶马古道被马帮运进普洱城,由这里的各大茶庄完成加工、交易、缴税后运往全国各地 。
【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雍正十三年,为加强对普洱茶生产的管理,清政府置宁洱县为郡治,乾隆元年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普洱府设“茶局”,思茅设“总茶店”,思茅茶叶的加工贸易也兴盛起来,形成普洱之外的一个次中心 。乾隆、嘉庆年间,普洱茶业进入鼎盛时期,以今思茅区为中心,以茶叶收购为目的,各地商人纷纷在当地置办地产,开茶庄商号,兴建同乡会馆,如两广会馆、江西会馆、贵州会馆、两湖会馆、云府会馆、石屏会馆等 。
道光三十年(1850),思茅厅外来人口户籍已达5571户,为土著户1016户的4.5倍,多为商人,茶叶加工出口销售繁忙 。到光绪年间,思茅城区较为出名的茶叶商号有同仁利、恒盛公、裕泰丰、信和仁,加工的茶叶有圆茶、方茶、紧团茶、双喜茶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