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 紫砂盆因身世而大

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 紫砂盆因身世而大美

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 紫砂盆因身世而大

文章插图
1979年制芝麻砂大金钟花盆
三十年前,一批工艺美术艺术家呕心沥血三年时间,终于制成了一套献礼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的紫砂盆 。如今,这套珍贵的艺术品被紫砂收藏家刘天宝先生视若至宝地珍藏于家中,毫发无损 。
【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 紫砂盆因身世而大】刘先生亲切地称这套紫砂盆为“独生子”,它们的“独”在于其质地、工艺都已经达到了不可复制的精湛程度 。这一系列的紫砂盆共有四个,都是直径五十厘米、高四十厘米的长方形大器型盆,按其外观颜色,又可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中,春夏两个盆是适合于观赏展出的工艺盆,都是两面刻画、两面刻字 。例如,寓意春色的这个盆是由绿泥、大红袍、段泥混合烧制而成,在克服了收缩比差异等诸多问题之后,三种泥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宛自天开 。盆身的四面由工艺美术大师谭全海亲自操刀,分别摹有郑板桥的竹子、唐寅的八哥、米芾的字和祝枝山的狂草 。与之相比,秋冬两个盆显得更加质朴素雅,“秋”是梨皮(也称芝麻砂)质地,“冬”则是朱砂洒金 。这两只盆造型简单大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如此卓越的外观,其身世自然也不寻常 。在具体制作方面,这四个盆皆出自工艺大师秦友陶之手 。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老艺术家们可谓煞费苦心,在制作的每个细节都追求精益求精 。其中“春夏”两个工艺较为复杂的观赏盆的四周分别环绕着二百多个凸起的回纹,这些回纹每个都比盆身高出两三毫米,令人不禁惊叹这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 。据说,当年秦老先生是先用三层电影胶片手刻出回纹的形状,在这个模子的基础上加入段泥,最后待其与盆身一起烧成之后揭下胶片才得以成型的 。如今,两个紫砂盆上面四百多个回纹无一脱落 。
刘天宝先生认为,紫砂盆首先要看的是材质,其次是做工 。现在的紫砂盆之所以不如从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砂不到位,二是心不到位 。首先,上好的紫砂土少之又少 。真正好的紫砂制成的花盆,用上几十年,仍旧可以完美如新,完全没有水碱的滞留 。用过上百年之后,其光泽和手感竟可以细腻如玉 。其次,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紫砂制品中少了人气,少了人情,其成品多显得呆板 。同时,如今社会环境导致大部分紫砂制作者为了追名逐利,已经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件工艺品上,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人选择了追赶数量而忽略质量 。
紫砂盆的美不仅在于其拥有紫砂固有的谦和自然、气定神闲的气韵,更在于其与植物的和谐统一 。紫砂盆的美是基于盆景美的实现而得以彰显的 。也就是说,盆、景、架三者的气质要彼此通融、三位一体 。例如,长方体的高盆适合下悬、临水的植物;扁平的圆盆则特别适合长形的、高耸的植物 。整体看去,或高洁傲岸,或亭亭玉立,或大气豪放,或温婉华丽,盆的气质与植物的气质相得益彰 。同时,与紫砂壶等艺术品相类似,紫砂盆的审美意义还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清中期以来,紫砂盆逐渐成为达官贵人钟爱的艺术品,之后文人墨客又将自己的书画创作融入其中,更是增添了紫砂盆的精神气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