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云雾茶名字的由来

贵定云雾茶条索紧卷变曲 , 白毫充分显露 , 外形美观 , 形若鱼钩 。而且内质丰富 , 饮用之后不仅能生津止渴、退热解暑、醒脑提神 , 对降脂降压、抗衰老也有一定的功效 。那么 , 关于贵定云雾茶名字的由来你了解吗?下面 , 就给大家介绍下贵定云雾茶名字的由来 。贵定云雾茶 , 产于贵州省贵定县云雾山海拔1500多米高的半山腰 , 故得名贵定云雾茶;由于其最早产地在鸟王关 , 曾名“鸟王茶”;又因其外形似鱼钩 , 名曰“鱼钩茶” , 当地苗族(哈巴苗)同胞称之为bulaoji(不老几) 。贵定云雾茶作为茶中佳品 , 是由当地品味高、素质优良、理化指标好的仰望种决定的 。茶青通过三炒三揉 , 搓团提毫 , 文火慢烘的加工 , 成茶外观形如鱼钩 , 匀称美观 , 色泽嫩绿 , 背附一层细软白毛 , 气味芳香醇厚 , 连冲四碗其味仍佳 , 所以销路甚广 。?贵定县 , 属名茶之乡 , 贡茶产地 , 茶叶历史悠久 。于公元581年建县 , 至今历史1423年 。溯古论今 , 古老悠久的历史 , 底蕴深厚的文化 , 造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黔中重镇——贵定 。在贵定南部 , 有一座苗岭叫云雾山 , 远离污染 , 原始生态 , 以盛产茶叶而出名 , 是中国茶树起源地之一 , 至今山上还有树干四人合抱 , 树冠高达40多米的千年野生茶树 。贵定的先民即云雾山苗族 , 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 , 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祖先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 , 从原生高树茶到茶树的人工栽培就已开始 , 并创出了“鸟王茶”、“东苗茶”、“鱼钩茶”、“白云茶”等早期云雾系列名茶 。贵定云雾茶的贡茶历史从元、明、清朝到民国的史志上均有记载 。由于贵州于明永乐11年(1413年)才开始行省设置 , 再加上贵定苗、布等少数民族没有记事的古老文字 , 所以古代很多有关栽培采制茶树的史料难于保存下来 , 相传云雾茶盛唐时期就列为朝廷贡茶 , 到清初时评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 。有贡茶记载的是元朝泰安二年(1325年);明洪武五年为皇宫贡品;清《康熙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 , 贵定云雾最有名 。”在贵定云雾山上保存完好的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的云雾贡茶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 是贵州省唯一有碑刻史志记载的茶叶 , 该碑文228字 , 尚清晰完好 , 记述了清政府为安抚贵定云雾山区以“贡茶”代交“皇粮”的苗民 , 减轻负担 , 规定不准地方官府差人加码扰民 , 还拨银420两支持苗民发展“贡茶”生产 。?嘉庆十年(1805年) , 为保护贡茶生产地域不受侵犯 , 又立“云雾鸟王贡茶产地地界碑” , 界定了云雾鸟王贡茶产地范围 。光绪年间 , 贵州省巡府曾献云雾鸟王贡茶两匣给朝庭 , “一匣献给皇上 , 一匣献给老佛爷” , 该宝物资料现陈列于中国第一档案馆内 。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贡茶碑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建立后 ,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第二届土产交流会专辑记载:“茶叶……以贵定五区云雾山鸟王茶最好” 。改革开放以来 , 贵定云雾鸟王贡茶种植面积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 茶叶揉制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 不断形成系列化、品牌化 , 茶叶质量知名度不断提高 , 经常得到国内国际茶学界的广泛认可及好评 。制茶工艺?贵定云雾茶 , 每年于清明前后 , 开园采摘嫩芽“鸦雀嘴” , 采用民间传统的手工炒、揉加工方法 , 经三炒、三揉、揉团、提毫、温火慢烘 , 保持其原芽的鲜锐、形状和茸毫 , 精工巧制、精湛独特 , 成品茶条索紧卷弯曲 , 嫩绿充分显毫 , 外形匀称美观 , 形若鱼钩 , 茶汤亮绿 , 汤色清澈 , 浓酽明亮 。?1、采摘?贵定云雾茶要求采摘细嫩 , 俗称“嫩采雅省嘴” , 可见芽叶的幼嫩程度 。全年采摘五轮左右 , 春茶采摘三次 , 清明前后采头道茶 , 谷雨采二道茶 , 立夏后采三道茶 , 最多采2~3次 。不采秋茶 。采摘标准是以一芽一、二叶为主 。2、炒制?贵定云雾茶炒制工艺精巧 , 有三炒三揉后烘干和四炒四揉再烘干两种炒法 。三炒三揉后烘干的工艺是:杀青、揉捻、二炒(搓条与搓紧条索)、三炒(揉团提毫)、烘干 。四炒四揉就是多一道搓团提毫过程 。杀青锅温85~90℃ , 投叶量1000~1250克 , 历时10分钟左右 。揉捻时间5分钟左右 , 达到初步起条的目的 。二炒锅温70℃左右 , 散发部分水分后 , 抓紧时机热锅搓条 , 起锅搓揉 , 紧细条索 。三炒和四炒的锅温50℃左右 , 边抖边揉边搓团、解团 , 反复多次 , 手势由重到轻 , 搓至形如鱼钩 , 茸毫显露即起锅摊凉 。最后在锅内低温烘至足干 。全程历时约2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