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3、古老的茶文物 综上所述,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 。同时,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物,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辅证 。茶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关系到茶的文物十分繁杂,诸如茶人、茶具、茶画、山泉,以及有关的茶文化遗址等等,无一不是茶文物的组成部分 。与茶的发现和利用紧密相关的神农氏,在中原大地留有许多与他有关的遗迹 。地处湖北、接近川、陕交界处的神农架,是一个原始森林区,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0多米 。据初步估计,这里盛产包括茶叶在内的药材共130余种,这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相符 。此外,在湖南省9县还有神农墓与神农庙 。10县原属茶陵县,在西汉时,就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 。从上可见,神农与茶似有联系 。唐代陆羽,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人 。他所著的《茶经》,茶学者经常提到的还有33种版本存世 。在他的家乡,保存有文学泉、陆子井、陆子泉、陆羽亭和陆公祠,收藏了为纪念茶坛宗师陆羽的“古雁桥”和《古雁桥碑》刻等 。陆羽故居西塔寺及寺内的陆子井遗址已开始修复 。当年,陆羽考察茶情,传授茶风,探寻泉水所到之处,仍留有不少古迹 。现存的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传为陆羽品题,由元代赵孟11书,号称天下第二泉 。苏州虎丘的陆羽井,井口丈见方,四壁镶石,俗称观音泉 。元人顾瑛称其是“雪雯春泉碧,苔侵石12青”,也是陆羽当年烧水煮茶品茗之处 。《陆文学自传》中提到的“上元初(唐肃宗年号,即公元760—761年),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 。”说他与诗僧皎然同居于浙江吴兴杼山妙喜寺,如今籽山还在,苕溪犹存,这一带人民饮茶仍保持陆羽遗风 。属茹溪流域的浙江省余杭县,据古籍《双溪十景》记载:“苧翁泉呼陆家井,唐隐士陆羽号桑苧翁,著有茶经传世,隐居将军山麓之泉畔 。”如今,将军山麓的陆家井,虽历经1200余年,但直到现在,当地老人仍叫此为苧翁泉或陆家井 。饮茶风尚和茶种最早传到朝鲜和日本 。6世纪下半世纪,中国佛教开创华严宗、天台宗后,这两个宗派相继传入朝鲜,随着佛教界僧侣的相互往来,茶叶文化也带到朝鲜半岛 。日本开始饮茶最晚是在公元729年,即日本圣天皇于天平元年四月八日,召集僧侣百名在宫延讲经,次日,又召见赐茶(又称行茶) 。至于从中国带回茶籽在日本种植,则是唐代中叶的事了 。据历史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到中国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境内)国清寺拜邃禅师为师 。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从天台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即贺滋县),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 。如今天台国清寺依然存在,经整修后,更是面目一新 。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为纪念这位文化艺术的交流者,在天台国清寺树碑立传,以效后世 。浙江省余杭县境内的径山寺,是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 。南宋开禧年间(公元1205—1207年),孝宗皇帝亲自御笔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南浦昭明来径山寺拜虚堂和尚为师学佛 。他回国后,把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以茶论道的茶道 。如今,径山寺虽只存断墙残壁,但御碑“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以及池、潭、井、泉和峰、岩、谷、石依然存在,径山古刹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即将开始整理修复 。不久,将重现径山寺原貌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多有发现 。据陈兴琰报导,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树的上部已被大风吹倒,现高14.7米),胞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周围都是参天古木 。据虞富莲报导,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树高21.9米的野生大茶树 。在勐海县南糯山还有一株大株树,树高5.5,树冠10.9×9.8米,胸围1.4米,据当地哈尼族史传记,此茶树种植已历55代,达800年之久 。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的活文物 。中国是世界最早对茶进行研究并撰写为书的国家 。最早见到茶名“茶”字字形的第一部字书《尔雅》,以及最早记述中国种茶、饮茶的公元前1100多年的《华阳国志》,尚存于世 。最早出现“茶”字字形的汉代玺印,还可在《汉印分韵合编》中找到影踪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先后有33个以上版本问世,在北京图书馆还收藏着明代弘治十四前(公元1501年)华珵刻递修本 。此外,在新疆土鲁番地区的唐代墓代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幅《对奕图》,上面画着一个侍女 。手捧茶托端着茶 。在出土的唐代其他古墓宋其他古墓葬壁画中,也每每可以见到有品茗的图像 。唐代官居右相的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卷》,至今尚未于世,内中也有品茗场面 。近年来,我国在发掘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时,出土了不少简文、帛书等文物,这些物品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 。墓中一幅敬茶仕女帛画,是汉代皇帝贵族烹用茶饮的写实 。在随葬清册中,还有“16—笥”和“17笥”的简文和木牌文 。据王威廉查证,“18”就是“檟”的异体字 。所以,所谓“20—笥”和“21笥”就是“檟(即苦茶,指茶)—箱”和“檟箱”之意,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茶叶随葬品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唐代秘藏的出土,为研究我国茶具历史和饮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这批稀世珍宝已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年 。其中,有富丽堂皇、璀璨夺目的金银器茶具;有凝霜澄水、玲珑玉润的琉璃茶具;有失传已久,青中泛白的秘色瓷茶具 。金银器茶具,极少有传世品,至于唐代的金银器茶具,此次发现尚属首次,堪为国之瑰宝 。这次出土的唐代金银器茶具,多为唐僖宗(公元873—888年)供奉 。有供碾茶用的鎏茶用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有供碾茶后作筛分用的鎏金仙人驾鹤壶门座茶罗子;有供烘团茶用的金银丝结条笼子和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笼子;有供贮存茶叶用的鎏金银龟盒;有供放盐和其他调料用的摩羯纹蕾钮三足盐台和鎏金人物面银坛子;有供调茶用的鎏金伎乐纹调达子;有供煮茶用的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有供煮茶时夹炭用的系链银火箸,有供取茶用的鎏金飞鸿纹银匙等 。它表明中国在唐代时宫延达官显贵饮茶风气已十分盛行 。尽管在这以前,我国已有饮茶的茶具和风俗的记载,但并无实物为证 。这次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茶具正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的有力物证 。地宫中收藏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玻璃茶托和茶盏,是地道的中国产品,虽然造型较为原始简朴,装饰也未见笔墨,质料微显湿浊模糊,但它证明;我国的玻璃茶具的制作,在唐代已经起步 。秘色瓷茶具,以往只见文献记载,却不见实物 。这次法门寺出土,由唐懿宗(公元859—872年)供奉的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表明我国青代的瓷茶具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以往认为秘色茶具制作可能出现的最早时期在五代,这次的发现把它提早到唐代 。这不但揭开了秘色茶具之谜,而且改写了秘色茶具的历史 。【三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上述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是茶和茶文的发祥地,这对研究茶的起源,以及茶树栽培史、茶叶加工史、饮茶史、茶文化史等,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