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唐代〕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
译文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
客游京城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
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
赏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 。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 。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也是孤独一人,生计窘迫 。第三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这两句是此诗名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 。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 。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 。《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 。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 。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 。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 。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 。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 。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