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面食 蝶 是什么说法啊

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在山西方言、陕西西府方言、闽方言,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中、西部有此称呼,馍字是后造字,有人认为馍字来源于馒字在早先晋语的读音 。关中、中原等地称之为馍[1] ),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 。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 。通常北方人们选择馒头来作为主食 。

过年蒸馒头的传说:
到了腊月廿三,家家忙着过大年 。小时候有首儿歌:廿三是小年,祭了灶年来到;廿四扫房日,干干净净迎新春;廿五糊窗户,剪花喜庆热乎乎;廿六炖大肉,香喷喷的飘万里;廿七杀公鸡,杀鸡祭天过新年;廿八把面发,一年之际在今朝;廿九蒸馒头,馒头象征好兆头;卅晚上熬一宿,新衣备好等初一;大年初一去拜年,家家户户在寒暄 。
小时候,家里总是蒸一天一夜的馒头,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 。
提起馒头可谓历史悠久,它源于中国 。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安定后方而进军西南,在横渡泸水时,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军队难以挺进 。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 。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 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 。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
过年我们蒸的馒头,多姿多彩形象丰富 。因馒头的样式不同,含义自然也不同:鱼形为吉祥,桃形为长寿,苹果形为平安如意 。有的家里还要做上一对“剩虫",意思是年年有剩粮 。有的家里不仅有“剩虫",还要做上一对“圣鸡",象征着家中的孩子学习好,能够年年升级 。除蒸馒头外,还“豆包”,你一听这音儿,肯定就知道这是“都饱”的意思 。还有“菜包”,菜包里有豆腐粉条,意思是年年有财宝,天天都富裕,季季风调雨顺 。
馒头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现在的馒头工艺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制作也更精美,不仅口感好还注重了健康保健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