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季将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 。《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对我们整个夏季的养生很有指导意义 。
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 。要不要争取“天人和谐”?这是个观念问题 。如果不接受这个观念,硬要与大自然“拧”着干,逞“英雄”,行不行呢?不行!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 。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
“春生”和“夏长”既有区别,又紧密关联 。人们在春天里,体内的生命细胞因天气的温和而开始活跃;三个月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已渐渐达到十分洪盛的地步 。一方面是天阳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热上腾,这样的天地之气相交合,大大促进了万物的“蕃秀”和“华实” 。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显得非常旺盛 。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 。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 。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 。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 。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 。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妙就妙在:通篇讲的是“气”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 。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 。
【夏季养生 要做好自我调节】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 。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观上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这在杂志上已有许多宣传),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 。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 。谨记马克思所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推荐阅读
- 条形码电子版 如何条形码
- 在家拔罐疗法 去肚腩助消化
-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养生篇
- 出售微信号犯什么法
-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养生篇
- 油菜需要煮多久可以熟 油菜煮多长时间能熟
- 户外运动保健
- 运动与养生的区别是什么
-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养生方式有哪些
- 健康保健运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