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代表着什么意义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到了白露节气 。可能很多人都会问,白露节气代表了什么意义?白露节气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别急,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在文章中,将会告诉大家这些答案 。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
白露物候
白露节气一般都是在九月七八号左右 。所谓的露,就是因为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在地面上或者植物上凝结成的水珠,在早晨看起来晶莹剔透,所以有人说白露节气就是代表着天气彻底转凉 。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人们明显感觉夏季已经过去,秋季已经到来 。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
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 。"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 。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 。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
白露养生注意九防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 。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
白露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 。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
白露锻炼有“三防”
白露节气的早上,大多都是很凉爽的天气 。所以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喜欢出门锻炼锻炼 。锻炼身体可以调养我们的肺气,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免疫功能,也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抵御寒气,所以在白露节气中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然而由于白露节气温差较大,所以在锻炼的同时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白露节气的早晨温度很低,要根据外面的温度来决定穿多少衣服锻炼,不要是因为锻炼而就只穿了件单衣,这样很容易就会被寒气所侵而受凉 。锻炼之后不要立即便脱下衣服,即使是出汗了,也要等身体不那么热了再将衣服脱下 。
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
三防运动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
“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无论何种活动,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 。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 。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 。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 。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
白露养生小秘籍
去“秋燥”润肺食疗方法
【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代表着什么意义】生地、枸杞、菊花、大枣、制首乌、冰糖用开水冲泡 。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愈发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很容易出现“秋燥” 。
在秋季干燥的情况下,市民应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自身的水分 。特别是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可以将生地、枸杞、菊花、大枣、制首乌、冰糖用开水冲泡喝 。此外,儿童在吃生冷瓜果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很容易引起腹泻 。
建议,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除了上述药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 。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
预防呼吸道过敏的抗敏方法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但要小心“秋季花粉热” 。有不少人在旅游期间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眼睛流泪、咽喉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受了凉,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秋季花粉热” 。
专家表示,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个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 。秋季是藜科、肠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也正是这些花粉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秋季花粉热” 。
专家提醒,过敏体质者,秋季出游前15天左右就要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随时保持鼻腔清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早晨5点到上午10点是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不宜在户外久留;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淋浴,对去除身体上的过敏原会有帮助;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可贪凉,预防过敏性疾病并合理调整饮食 。
巩固肾气的经络方法
随着气候逐渐转凉,有些人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可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
泡完脚以后,可做揉肾经的功课 。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这样可以连通肾经,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让双手尽可能大面积地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边翻边按摩,反复操作,直至小腿发热为止 。
提高耐寒能力的方法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 。
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专家提醒,大家要特别小心容易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
同时,“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 。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 。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 。
总结:阅读了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于白露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在接下来的白露节气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工作哦 。在早晨,最好都能出来锻炼一会,白露节气不宜再睡懒觉,早起多锻炼,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