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称:甘草梢 甘草(科目:豆科)-中药大全

甘草(中草药名称:甘草梢)(科目:豆科) 甘草(中草药名称:甘草梢)(科目:豆科)
【中草药名称:甘草梢 甘草(科目:豆科)-中药大全】【中药概述】
甘草为为豆科草本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果的根茎 。甘、平 , 凉 。归心、肺、脾、胃经 。
1.补中益气:用于气虚倦怠乏力 , 心悸等 , 能补多种气虚证 , 如(四君子汤);用治气血虚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等证 , 如(<伤寒论>炙甘草汤) 。
2.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 , 热毒证 , 常配银花 , 连翘 , 赤芍 , 丹皮 , 地丁 , 公英等;用于咽喉肿痛 , 如(桔梗汤) 。
3.祛痰止咳:用于多种气喘咳嗽 , 有祛痰止咳之功 。如风热咳嗽 , 配桔梗 , 牛蒡子;风寒咳嗽配麻黄 , 紫苏;痰热咳嗽 , 配瓜蒌 , 黄芩;寒痰咳喘配干姜 , 细辛;湿痰咳嗽 , 配半夏 , 陈皮 , 茯苓 。
4.调和药性: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通行十二经 。如(<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
【药效鉴别】
甘草以味定名 , 入脾胃心肺经 , 作用广泛 , 炙用则补中益气力佳 , 生用则清热解毒效宏 , 又能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 故为临床常用之品 。
【应用与配伍】
1.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 , 脉结代 , 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 , 食少便淆 。能补益心脾之气 。治心气虚 , 常以之为主 , 配伍人参、阿胶、桂枝等同用 , 如炙甘草汤 。治脾气虚 , 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
2.用于痰多咳嗽 。能祛痰止咳 , 并可随证作适宜配伍而应用广泛 。如属风寒咳嗽 , 可配麻黄、杏仁:肺热咳喘 , 可配石常、麻黄、杏仁;寒痰咳喘 , 配干姜、细辛;湿痰咳嗽 , 配半夏、茯苓 。
3.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能缓急止痛 。如属阴血不足 , 筋失所养而挛急作痛者 , 常配白芍 , 即芍药甘草汤;如属脾胃虚寒 , 营血不能温养所致者 , 常配桂枝、白芍、饴糖等 , 如小建中汤 。近年报道 , 单用甘草粉或配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4.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 。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 , 又可调和脾胃 。如调胃承气汤用甘草以缓和稍、黄之性 , 使泻下不致太猛 , 并避免其刺激大肠而产生腹痛 , 半夏泻心汤 , 甘草与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向用 , 又能在其中协和寒热 , 平调升降 , 起到和的作用 。
5.用于热毒疮疡 , 咽喉肿痛及药物 , 食物中毒等 。能清热解毒 。治热毒疮疡 , 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治咽喉肿痛 , 常与桔梗同用 。治药物、食物中毒 , 在无特殊解毒药时 , 可以甘草治之 , 亦可与绿豆或大豆煎汤服 。
【药理作用】
1.对多种致病毒素有解毒作用 , 并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
3.有祛痰、镇咳作用;
4.可缓解胃及肠管痉挛;
5.有降血清转氨酶作用;
6.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7.有强心作用 , 和抗癌作用 。
【化学成分】
含甘草甜素 , 属三萜类皂甙 , 加水分解后产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 。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等 。
【用量用法】
5——15g , 水煎服 , 或入丸散剂 。
【使用注意】
1.清热燥湿剂往往不用甘草 , 如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连朴汤、泻心汤、四妙丸等均无甘草 。甘不利于湿的排泄 , 若苦寒燥湿药与渗湿利尿药合用的方剂则不在此例 , 如龙胆泻肝汤;
2.固涩剂中多不用甘草 , 如敛汗固表的玉屏风散、牡蛎散 , 涩精缩尿的固精丸、缩泉丸、桑螵蛸散 , 涩肠固脱的桃花汤、四神丸等;
3.消剂中不用甘草 , 如保和丸、枳实
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枳术丸等 。本品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藻戟芫遂俱战草) 。炙甘草:甘温 。归脾、胃、肺经 。具有益气补虚 , 化痰止咳 , 缓急止痛 , 益阴生阳 , 补脾缓中之品 。
【附】
甘草梢(用刀剁下甘草的尾部 , 即细小部分 , 用水浸泡 , 切小段干燥) 。甘草梢为生用 , 具有清热通淋之功 。用治小便短赤 , 热痛 , 口舌生疮 , 胸闷心烦之心胃有热等症 , 如(<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 专治心经热盛移于小肠所致小便短赤、尿时刺痛之证 。5~12g , 水煎服 , 或入剂 。
【药效鉴别】
甘草梢偏凉 , 清火解毒 , 善走茎去茎中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