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装饰的文化底蕴


紫砂壶装饰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源于中国悠久的陶文化和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主要表现在紫砂壶的造型、泥色、书法、绘画、铭款、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 。紫砂高手善以壶为主体,将其他诸艺术融于一体,使紫砂壶达到形神兼备之境地 。
宜兴紫砂最大的特点是素质、素形、素色、素饰,因其不上彩、不施釉更显质朴无华,故常使人对它情有独钟,古今多少诗人、画家对它的喜爱已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见其感染力之大 。
【紫砂壶装饰的文化底蕴】现在紫砂学界有一些学者还对紫砂茗壶进行划分归类 。
第一类是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清雅风貌的、具有传统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 。此类茗壶通常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因其切壶、切茶、切景而成为三绝,被世人称之为“文人壶” 。
第二类是具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 。此类茗壶通常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色银,被世人称为“民间壶” 。
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拋光处理,并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则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被称为“外销壶” 。
第四类则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被人称之为“宫廷壶”,此类器物代表了当时紫砂制陶技艺的最高成就 。
自明迄今,宜兴紫砂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参与紫砂陶器的设计、书法、题诗、绘画和刻章,与陶艺师共同完成每件作品,从而使紫砂壶上的题诗镌刻内容完全提升至文学高度 。此种风雅曾一度发展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境地 。其中,较著名的有陈继儒、董其昌、郑板桥、陈曼生、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唐云、冯其庸、亚明等,而影响较深远的则首推陈曼生 。这对扩展和深化宜兴紫砂的内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这种现象在其他工艺领域是非常罕见的 。
陈鸿寿(1777?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西泠八家之一 。陈鸿寿善画山水,讲究简淡意远,疏朗明秀效果,诗词文赋造诣精深 。他一生酷爱壶艺,是一位杰出的陶艺设计家,曾设计壶样十八式,并多与杨彭年兄妹和邵二泉等人合作 。他设计的壶型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气,为前代所没有,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欢,被称为“曼生壶” 。
陈曼生开创了紫砂壶的书刻装饰,曼生壶铭极富文字意趣,格调清新、生动,耐人寻味 。至此,中国传统文化的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内涵风格在陈曼生手中才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