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干燥→承山→畅通肠道

习惯性便秘属于亚健康病症,病因是肠道的生理功能紊乱,肠细胞缺少水分而无法软化粪便,致使粪便干结成块而难以排出 。排便时会出现粪蛋,肛门疼痛、瘙痒,严重时可引起肠梗阻,危及直肠的整体健康 。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人工排便,防止肠细胞的功能衰竭 。特别是老年性肠梗阻患者更要及时就医,不然会导致肠黏膜破损,而引起感染或发展成直肠癌 。平时预防大便干燥,可按摩承山穴,并增补身体的津液,使肠细胞水分充足,这样就可软化粪便,促进大肠的排泄功能 。习惯性便秘患者应服用补血中药调理 。
大便干燥→承山→畅通肠道
中医认为大肠的属性为金,和肺脏是表里关系 。当肺脏出现问题时,大肠就会功能紊乱而火邪可损耗肺脏津液,使肺脏疏布津液的功能紊乱,导致大肠排泄无力,肠道内就会滞留干便 。于是三焦会阻滞不通,不能有效鼓动大肠蠕动,便会出现大便干燥病症 。病人杨女士患有习惯性便秘,饮食日见减少,内分泌功能严重失调 。中医建议杨女士先按摩承山穴,再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蜂蜜,并在睡眠前喝生当归饮 。杨女士认真调理后,习惯性便秘基本好转 。中医又提示她增加腹部运动,杨女士按医嘱锻炼,很快就痊愈了 。
承山穴在兑瑞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取穴时先将小腿伸直,找到小腿肌肉,小腿肌的末端有一凹陷,用拇指点按,感到酸麻就是该穴 。按摩时用拇指点按,再向上推拿至臀部 。反复数次后,用双掌对患者的腰骶关节按摩,促进腹腔内肠器官的气血循环 。当患者感到腹部温暖后,让患者改为仰卧,对腹部肌肉进行按摩,重点是盆腔位置 。因大肠和直肠在盆腔内,按摩这个位置,可促动大肠蠕动,使代谢产物快速形成粪便 。同时,也可调动直肠的功能,使直肠细胞新陈代谢增强,而不会形成干便,有益于肛门扩约肌的收放,粪便可顺利排出 。
习惯性便秘因肺肠养生失节,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 。火毒先伤津液,出现大便干燥,长时间滞留在肠道中,而引发便秘病症 。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引起肠细胞脱水,而加重干燥病症 。于是,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使排毒功能减弱 。这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分解食物的能力会下降,便经常出现便麵症 。特别是吃辛辣或阳性过重的食物后,更容易病发便秘的病症 。中医建议杨女士饮食要清淡,给肠道及时补充津液,使肺脏和大肠功能互动起来 。如此一来,内分泌的排毒功能就会旺盛,而使大肠恢复健康 。
大便干燥→承山→畅通肠道
老年人因体质虛弱,粪便会长时间滞留在结肠中,损耗结肠细胞的津液,就会经常引发便疼痛症 。防病养生时,可在睡眠前喝生当归饮,补充肠道的气血,就可促进结肠蠕动,而将粪便快速排出体外 。这样便可减轻内分泌器官的负担,使排毒功能旺盛,转而巩固肠器官的功能 。患有慢性结肠炎症的人,在康复期间可一边按摩承山穴,一边喝生当归饮 。这样炎症能很快消除,对提高肠蠕动有很大帮助 。但应当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剌激结肠黏膜,导致肠细胞过敏,对炎症的康复不利 。同时,也可防止因结肠功能紊乱而出现便秘的病症 。
因大肠和肺脏互为表里,在防病养生时,因顾及肺的功能 。如现在很多白领常因事业压力而上火,这就可使虛火上炎而伤及肺脏,也会经常出现便秘的病症 。只要经常疏通肺脏经气,增补身体的津液,就可使肺脏细胞保持健康,大肠细胞功能旺盛;而不会因身体津液缺乏先伤肺,而后伤大肠 。先按摩承山穴,将阻滞的经脉疏通 。再于清晨起床后,到户外站桩,并大声念嗡、嘛、呢、呗、咪、哄半小时,通过肺脏的震动,调节呼吸和胸腔中的津液 。完毕将口中津液分三大口咽下,补充肠道缺乏的津液,可促进肠蠕动 。
有肠梗阻病史的患者在康复期间,也可采取按摩承山穴和念音相结合的方法 。但要加长时间,而且只要一有时间就可念嗡、嘛、呢、呗、咪、哄,这样可使肺脏和结肠细胞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有益于结肠功能的康复 。此外,还应及时补充结肠的气血,使结肠细胞功能旺盛,有充足的动力运输粪便 。可用蜂蜜加仁,用开水冲服,即可起到促进康复的功效 。若结肠动过手术,在康复期间最好做按摩,并增加中药生阿胶,补充结肠气血 。或直接用枣仁和当归炖乌鸡,成汤后饮用,可快速增进结肠的健康,促进刀口痊合,能有效防止便秘病症 。
中医认为久思伤脾,而使脾胃运化五谷的功能紊乱,这就可使肠火过盛,而出现直肠便疼痛症 。在直肠段形成的干燥病症,可多吃苦瓜或其他味道苦的蔬菜,这样就可将直肠的火气降除 。通常直肠大便的前端有干便,且排泄时肛门出现瘙痒或疼痛感觉,是下焦火气过盛所导致 。而苦瓜等昧苦的蔬菜,可直降肠火,使直肠和肛门扩约肌功能增强,可有效地收缩,而将干结的粪便排出,同时也可增加这两种器官细胞的津液,有利益于粪便的软化 。
虛火是导致便秘的一个主因,防病养生时要勤调脾胃,并保持情绪稳定 。这样才可使身体的五行功能相生,而防止习惯性便秘的产生 。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常因思虛过度而引起便秘,若不能及时释放压力,很容易出现习惯性便秘 。
【大便干燥→承山→畅通肠道】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