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风俗 温州中元节风俗


中元节风俗 温州中元节风俗

文章插图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鲤城区地界即有三十六个铺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买菜办筵席、演戏酬神、请客饮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经耆老绅士公议,三十六个铺境的普度,分别从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所以旧鲤城区在七月这一个月是无日不普,天天演戏酬神宴客,整个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 。经过协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铺境轮流 。直到七月三十日为止 。
2、祭魁星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
3、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 。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 。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 。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 。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 。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
4、祀先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日乃是传统的中元节,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 。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 。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
5、烧袱纸、结鬼缘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
【中元节风俗 温州中元节风俗】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

    推荐阅读